分享

古典书学理论八讲之“永字八法”

 清虚堂 2019-05-16

讲解:于钟华      整理:希   夷

笔法授受

为什么会讲到永字八法,从东汉、晋开始,一直到唐代末期,在这样的一个数百年时间里,有一个“笔法授受”谱系,《墨池编》《法书要录》《书断》《书苑精华》等等,很多书里面对笔法授受都有记录。

于钟华老师书写千字文


比如苏东坡、米芾、董其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书法史,好像大家都在探寻一种古法。董其昌处处讲古法:“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不使其自偃,乃千古不传语”“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堂门室也”等等。中国书法史上一流的书法家,好像都在干一件同样的事儿——寻找古法。这是不是表明笔法应该存在?

如果我们仔细看,能够见到笔法授受谱系里边的这批人,在他们的作品里面,隐约可以看到有一个一脉相承的内在笔法或者说书法基因的传承。

通过一些绘画的笔法传承,比如吴道子,历史上记载他是张旭的学生,学书不成,弃而学画。拿传为吴道子的绘画作品或者历史上的、比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边,关于顾陆吴张他们之间的一个笔法的说法时,吴带当风的这种用笔方式,就是张旭的用笔的方式。

顶层设计

我最近在写一本书,叫《中国书法简史》,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书法,大家就理解我的书法史的观点:先秦时期是为书法作文字的准备期,所以这个时候叫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等等。

从秦开始,书法进入了一个叫“书”的时期,变成了篆书、隶书、行书、真书,但是进入这个时期,并不代表已经是书的时期。它有一个对于书法发展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就是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书法。

这个书应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如何书写,第二,书体的最终形成和落实。从两个方面切入进去看:

第一个方面:书以载道。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或者整个人类的文明有一个巨大的突破,每一个民族在这个时候获得了哲学的突破,或者叫开始追寻、发现终极真理的存在,在我们这个土地上,找到一种“道”。

先民一旦获得了“道”这个巨大的文明成果,就希望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就形成了术、艺、技等等一整套的在日常生活里面能够实用的动作性的东西,比如落实到书写这件事儿里边,使得书写能够承载道,就变成顶层设计的一个目标。

第二个方面:无为。找一种我的意识不需要投射到上面,也就是我的理性之光不需要投射的书写方式,我们称之为叫无为,无为的书写方式是我的目标。

这两个目标,一个比较高大上,要载道,是形而上的;一种我就是方便书写,写的时候不假思索不动脑筋,既表达我的意思还要写得好。两种目标其实是一回事,并不矛盾。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的研究,类似于运筹学。什么意思呢,就是人类在做事的时候,先做哪件事再做什么事、再做什么事儿,中间有一个最合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找到以后,它给你带来的好处就是既节省时间又减少空间。

从篆书到隶书,往前面走的过程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贯,它常常走的是一条没有经过运筹学运筹的道路。这个道路曲折而漫长,比如永字八法的永,本来是一个横画,在篆书里面更复杂。所以第一个横画写完到第二个横画,明显走了一个漫长的道路,把第一个横画变成一个点的时候,点到横的起笔就少走了不少路,然后第二个横直接写成竖,又少走了不少的路。也就是说如何找到一种方式,使笔画之间的运行,笔画之间的连贯,减少曲折,形成道路,而且是抄近路,就是一种最佳的方式。

于是你看,希望把起笔、行笔,能够从意识里面解脱出来,篆书就到了隶书。但是发现隶书的起笔还是要留意,不能够想都不想就去写。于是这个起笔,我们就去找一种方式,过去的说法叫悬管掉之,在虞世南的《笔髓》里面。悬管掉之就是偶然的毛笔突然落下来了,像那个刀切菜一样斜着切,这个毛笔是侧着落下来的。毛笔正着落下来,人要有意识,侧着落,是无意识的。所以,永字八法第一个法出现了,后来楷书、行书的起笔叫切笔,古代叫侧。

起笔的问题解决了,当然在这个过程里边,请大家记住笔法授受,在王羲之之前有蔡邕、钟繇等很多人。这个笔法的传承有点类似于我们踢足球,不断的有一个传球带球的过程,最终由王羲之临门一脚踢进球了。其实从东汉时期到魏到晋,这个一二百年,大家在苦苦思索,从蔡邕开始,总结出来隶书规范的用笔方式,后面有人总感觉好像就差那么一点点,有的人把这种隶书再写得快一点,笔画再减省一点,像张芝、皇象,这拨人开始做减法,走的是草书的路子,于是章草出现了。

还有一拨人比较厉害的,前面有钟繇、王羲之,后面有王献之,我称之为古典三家,钟繇是他们的前辈大师,这一拨人考虑的是找一种写得快、写得简单的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找到了,就是永字八法。所以后世都想传承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带来的结果,一方面是解决了前面的顶层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从秦朝开始,书法的目标是最终达到那种不假思索的书写方式,从篆书走到隶书,走向章草……最后由王羲之完成了这个顶层设计,解决了书写中的这些问题。

第二方面,在寻找永字八法的过程里,笔法所带出来最终结果是真书、行书、今草,使中国的文字演变到这里定格了。把这个关系给它搞清楚,就明白王羲之为什么伟大——这批汉字是他这种书写方式找出来的!后来永字八法的这种方式被遮蔽了,我在《百家讲坛》节目里给它取名叫定点的书写方式。

第三方面,这种方式其实是代表着中国化的一种书写方式,中国艺术的方式。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就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特别强调它的视觉意识,强调它的制作。我曾经讲过这个观点,就是说东西方其实大家都发现了那个终极的真理,但是东西方对真理和世界万物现象界之间的关联,认识是不一样的,西方人是看到了他们之间的制作,所以特别强调制作的记忆,它是用眼睛来主导的,特别强调他的观看的世界。

西方在发展以眼观看的方式,到了十三世纪十四世纪,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艺术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就是从原来的很混乱的透视方式里面走向了定点透视,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焦点透视。

我们强调的是不以目视而以神遇,以手的定点来囊括西方用眼睛囊括的这个画面,如果一个字是个画面的话,用一个手的定点来囊括。大家看过皮影戏,是不是有很多线穿着这个东西,手里攥着就行了。所以再神散,它的点是在外边的,形散神不散,魏晋的风度,看似散乱,事实上精神是聚拢的。

定点书写和定点透视,两者之间的差距是不一样的,不能说我们的定点书写一定比定点透视来得高,但是从中国艺术的发展角度讲,它就找到了专属于我们的艺术的表达方式。

我今天称之为定点书写,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确怎么样使用、怎么样去操作。古代的时候,这些东西是不太愿意让别人知道,于是给它取名叫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就是一个加密的锁。

明年上半年,我的新书《永字八法》将要出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里面有很多具体的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