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学海脉学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9-05-16

古医学研习会第34期

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作者/曹静贤;编辑/汤春燕

导读:脉诊之学是中医领域的一道神奇之门,历代医家对脉学研究可谓是寻幽入微。晋吴太医王叔和曰:“胸中了了,指下难明”,药王孙思邈曾感慨“夫脉者,医之大业也”,可见脉学之难及重要性。脉学虽难,实则有迹可寻,抓住辨脉提刚,掌握辨脉窍门,实践中加以体悟,必能打开脉学之门,窥见珍宝。本文从脉证纲要,浮沉、迟数、强弱、刚柔、滑涩、断续、长短、高深、厚薄等基础脉象意义,形势,左右表里直解,脉神等去阐述周氏脉学……


《伤寒论》: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紧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内经·邪气脏腑病形篇》:脉以缓急大小滑涩为纲,而以微甚纬之。然后世以浮沉迟数为纲。周学海:夫脉有四科,位数形势而已。位者浮沉尺寸也;数者,迟数促法也;形者,长短、广狭、厚薄、粗细、刚柔,犹算学家指有线面体也;势者,敛舒、伸缩、进退、起伏之有盛衰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于诸势之中以为之纲者也。此所谓脉之四科也。故周学海脉学,以位数形势为主,而以为甚纬之。

1.基础脉象:

一浮沉: 以诊气之升降也。阳不能降则脉见于浮;阴不能升则脉见于沉。

二迟数:以诊气之躁静也。躁有因热有因燥,静有因寒有因虚,而皆有因郁。

三强弱:以诊势之盛衰也。应指有力谓之强,无力谓之弱。

四刚柔:以诊形之软硬也。形软有因血虚有因湿热,形硬有因血实,有因风寒。此即内经之所谓缓急也 。

五滑濇:以诊形之枯润也。血有余则脉滑,血不足则脉濇,然血由气行,故亦可征气之盛衰。云气血必有津已,载之始能推行滑利,故内经以滑为阴有余濇为阳有余,阴即津液也。

六断续:以诊气血之通塞盛衰也。有形之断续长短是也,有动之断续促结濇代是也。此条专言动之断续,应指有力有神,属于通塞;无力无神,关于盛衰 。

七长短:以诊气之郁畅也。气畅则虽弱而亦长,气郁则虽强而亦短。 按气有出入,有升降。出入横也,升降直也。风寒外束,气出不利,脉来弦紧;痰饮中结,气升不利,脉来厥厥如豆,是长短皆有气郁也。经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亦言其大概而已。

八 高深:以诊气之嘘吸也。此指来去之远近,所谓息之深深,达之觉觉者,气之操纵也。

九 厚薄:以诊血之盈虚也。以形体言,非浮沉之谓也,故有浮而厚,有沉而薄,浮中沉三候俱有。按之不断,谓之厚。仅在一侯,按之即断谓之薄。

十 宽窄:以诊气血之寒热盈虚也。气热则血涨,气寒则血消,血实则气充, 血虚则气怯 。

十一 敛散:以诊气之寒热也。以两旁之边际言,非宽窄之谓也,宽窄指脉体之大小,敛散指脉边之清浊。故气寒血盈,宽而亦清;气热血虚,窄而亦浊。亦非刚柔之谓也,刚柔指脉体之硬软,敛散指脉迟之紧松。故血虚气寒,软而亦紧;血实气热,硬而亦松,脉中有脊,而两边浑浑不清也。

十二 粗细:以诊气血之寒热盈虚也。宽厚相搏谓之粗,窄薄相搏谓之细。
会通者,二十四象互相加乘,以求合于古脉,而诊百病也,如浮薄而硬,革也。浮薄而耎,芤也。浮厚而敛,弦也。浮薄而散,微也。长硬而敛,紧也。短耎而散,濡也。高而数,促也。深而迟,伏也。短而刚强,动滑也。断而柔弱,结代也。长厚硬敛,弦牢也。

2.形势:

至于形势,分见互见,各有妙蕴,挺互于指下而静者,形也,血之端倪也。起伏于指下而动者,势也,气之征兆也。《脉经》曰:“三部脉如釜中汤沸”,此血不唯气,势之独见者也。《内经》曰:“其肝脉至,如循刀刃责责然,真心脉至,如循意苡子累累然”,此气不运血。形之独见者也,故形势分见者,皆气血偏绝之死脉也,若在平人,无不气血相融,形势相洽者,然气血稍病,即于相融相洽之中,不无彼此胜负之致,尤不可以不辨。

3.左右表里直解:

由此观之,左里右表者,百病之通诊,伤寒岂能独异耶!故吾以左脉察邪气之浅深,即以左脉察元气之虚实,其脉象须各因病,而定不得专以大小二字赅之。

4.脉神:

前人谓应指有力,是脉既动之后也,吾谓神不在既动之后,而在方动之初其来也,意似浩然涌出,无力倦不能来,与迫欲急来不安于内之情其去也,意似坦然折入无怠不欲去,与应指即散不见其去之象如此,则应指即令少力,即今不能从容如一,而柔和而神,自卓然在也,来去二者之中,又以去为尤要,何者?去乃真阴之内吸也,若回折有势,如石投水,是阴气犹全,元根未撼。此察神于方动之顷也。内经曰:静者为阴,动者为阳,所谓静者,脉气方停,未来未去之间也,察其未来之先,停于下者之久暂,而知真阴之盈亏,即可知真阳嘘力之盛衰也察其既来之后,停于上者之久暂,而知真阳之衰旺,即可知真阴吸力之强弱也。此察神于末动之始也,方来也,方去也,未来也,未去也,皆神所流露之处也,

周氏脉法重在从脉理入手,细致入微。然最重要的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先分阴阳,以上所说三点重在分阴阳。首先,形势,形为阴,势为阳;其次,左右表里,左主里主久病,右主表主新病;最后来去分阴阳。


曹静贤,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力求提高临床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