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砖文书法研究 [节选](四)文/刘明科

 昵称30598236 2019-05-16

汉代砖文书法研究 [节选](四)

文/刘明科

书写砖文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在砖面上直接书写,不涂底色,不打格,有朱书、白粉书、墨书等。洛阳西汉的空心砖属于这种类型。在东汉曹操宗族墓砖中也可以找到例证。另一种是先在砖面上涂一层底色,如白灰,然后再用朱砂或墨书写。也有是涂黑底色再粉书的。还有一种是在白底子上打字格,再书写,如高昌砖墓表等等。由于书写性砖文相对于模印与刻画砖文而言数量较少,这里只是简要地进行阐述。

按砖文的文字内容划分

记名砖。主要是制砖的地名、人名、物名、官署名、官职名等。最初一般只有几个字,承继战国、秦代制陶工艺习惯,多是戳记钤印在砖面,比如右司空生产的砖上印有“右空”或“空”的印记。常见的有《右司空砖》、《大水沈》砖、《未》砖、《珍》砖、《宫屯》砖等等。后来随着民间制砖业的发展,这种存在于砖上的记名逐渐被墓主人的姓名所取代。这种戳记只能算作一种劳动工具,和汉代流行的印玺作用并不一样。但是由于其留下的印痕和封泥相似,所以也被看作玺印的一个分支。

纪年砖。主要是记载墓砖制造的时间或墓主人死亡、埋葬的时间等等。出现的位置主要在砖的端面和侧面。在砖室墓葬中广泛存在。最简单的只有年号,比如《永平》砖。另一种是在年号之后注明年份,比如《五凤二年》砖(图4)。还有更为详细的记有月份、日期或干支计时等,比如《永兴三年闰月甲申朔廿日》砖、《元康七年七月十日》砖等等。

记事砖。主要记述了当时社会上的重大变革和有影响的事情。如《太和七年果陈王曹植》砖。有的记录了造墓者耗费巨额财力厚葬的史实。比如在辽宁省盖县出土的东汉永和五年墓砖,上面刻有这样一段文字:“永和五年造作,竭力无馀,用庸数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义备矣。”

建筑标记砖。这种标记主要是数目、尺寸建筑使用方位等等。大多是工匠用硬器直接刻画于砖面上,作为一种记号。比如陕西凤翔汉代子母砖上就有“四百卅”三字。洛阳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空心画像砖上书写有“北方”“西南”标记,洛阳西工东汉壁画墓砖刻“二百卅枚”标记砖皆是此类。

吉语砖。内容主要是吉祥如意、祈福子孙、延年益寿等等。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吉语砖是西汉宫殿官署建筑的铺地砖,比如:“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砖、“长乐未央、子孙益昌、千秋万岁”砖、“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砖、“夏阳扶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砖、“延年益寿、与天地侍、日月同光”砖等等。书法讲究,富有装饰趣味。东汉时,受厚葬风气影响,小砖室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吉语砖,比如:“大吉祥”砖、“宜子孙”砖、“富贵昌”砖等等。

墓志砖。主要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生卒年月、家世、埋葬日期等等。汉代的墓志尚处于雏形,不像后世的墓志那样精美。具有典型意义的墓志砖是洛阳刑徒墓志砖。

买地券。是我国古代丧葬风俗中的一种随葬品,与地契类似。内容包括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土地来源、范围、数量、土地价值、证明人等等。比如汉代扬州甘泉东汉墓《刘元台买地砖券》,砖为七棱柱,七面均刻字,类似于汉代木觚书写。

随笔砖文。这类砖文主要是工匠在劳动之余信笔写就。内容主要有摘录文章典籍语句、制砖者的议论、控诉以及常用的套语和随口吟成的诗句等等。比如汉代的《急就觚砖》、《公羊传砖》等等。

——(本文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