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一个白眼又如何。翡翠手镯 如果世界给了你一个耳光,你会如何 如果生命遭遇痛苦不公,你又会如何 -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此回答 即便面对苦痛,依然高歌 依旧以善来回复遭遇的恶 这是追求真善美的诗人给的回答 心性耿介的画家却不以为然 - 如果世界不公平 - 给它一个白眼又如何 八大山人用画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遭遇痛苦,面对世界的不公对待, 见识到诸多的恶, 似乎遗忘、掩盖、或是以美好的善来回应, 这才是我们熟悉的人间正道。 呐喊,彷徨,或是对抗,则是异类, 而八大山人,偏偏是这异类中的异类。 ▲靳尚谊 布面油画《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为何许人? 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 而是一个姓朱的怪老头。 他有许多个名字, 最常见的还是朱耷。 大耳而耷,耷而为驴, 以大耳、以驴命名, 果真是一怪人! ▲山人画像《个山小像》,为八大山人好友黄安平所画 这怪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 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画家之一, 原为皇族贵胄,是朱元璋的直系子孙。 他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翩翩贵公子, 打小人称神童,八岁吟诗, 十一岁可画青绿山水,还可悬腕写米芾小楷, 十六岁偷偷参加科举便中秀才, 可以说本是“投胎的典范”, 却在考中秀才的第二年,被命运狠狠摆了一道。 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 也就是清朝顺治元年,满清入关,明朝灭亡。 风云际会的1644年,对于八大山人来说, 也是一个命运的拐角。 在此前,他是尊贵的皇族后裔; 在此后,他是隐姓埋名的前朝余孽。 “命运将灾难降临给你的时候, 是不会给你任何商量或是选择余地的。” 1644年的3月19日, 明朝皇帝朱由检在万岁山上自缢身亡。 明朝结束,清朝开始。 这也意味着朱耷的皇室贵胄的生活也到此结束。 在这场变故中,他的国家平白被夺, 家平白被殃及拆散,父亲亡命途中, 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凄凄惨惨的和尚。 这时候的朱耷,也不过才19岁。 世界对他,着实不公; 他对世界,也着实不忿。 隐姓埋名地过了一段稍微安生的日子, 在顺治五年,妻子亡故,他奉母带弟“出家”。 来到南昌不远的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又更号个山和个山驴。 此后,将半辈子在寺庙道场消磨尽。 以为就此就能了却伤痕,却是意气难平, 无处发泄的朱耷,开始疯狂画画。 他的精神时好时不好,常常癫狂如疯。 画纸之上,满目旧山河,满纸都是泪。 如他自况: -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八大山人的名号为他晚年时候常用。 八大山人,上下连笔,形同哭之笑之, 极其切合八大国破家亡后悲凄又无力的心。 画为心声,画中一切都是心里的丘壑, 画中世界是他心中世界的最直接表达。 他痛恨这个世界,痛恨他遭受的苦难, 但他无力回击,无力抗争, 所以画了一群能以白眼相回的动物。 他俨然成了一个当时的表情包画家, 以一个个的白眼,回了世界一个清亮的耳光。 余秋雨说,八大山人的画里有让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 白眼,其实是一种极低成本的不苟且。 面对乱世不公,八大山人如是, 阮籍、鲁迅亦有如此白眼。 魏晋的阮籍,不屑与当世俗人为伍,便以白眼示之, 唯有见到如嵇康般的知己好友,阮籍才以青眼示之; 而民国的鲁迅,亦是常常“横眉冷对千夫指”。 白眼,在他们的世界里, 是向世界宣告的一种态度, 是将一身傲骨写在字间、画在纸上的奇妙语言。 所以在八大山人的画里,常见白眼。 有人称他为中国的梵高, 但如果梵高画里的世界是热烈肆意到极致的, 那八大山人笔下便是一个孤傲冷峻到极点的世界。 一张素白画纸上, 一只半空孤鸟, 一条水底孤鱼, 一头山间野鹿, 一双了无生趣的鹅, 空白画纸之上, 它们的眼里有更多留白。 每一个都在肆无忌惮地翻着白眼。 它们在赤裸裸地表示一种孤傲的愤怒。 所以也有人说, 八大山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的画笔下有一支强大的队伍。 它们的武器,便是这一个个的白眼。 或许可以说, 是八大山人骨子里的贵族血液, 不容许他在另一个时代沉没下去。 若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八大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即便王朝更迭,即便不为王族, 即便做一山野老僧, 他也从未丢失作为一个皇室子孙的气节。 虽身着布衣,他却始终保留有一颗贵族之心。 八大山人自号八大, 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虽然带给他无限尊荣的明王朝已经不在, 他依然不容许世界轻贱自己, 他不与看不惯的世界捆绑前行, 不将自己的满腔愤恨掩埋起来, 即便是一条翻身无望的咸鱼, 在他的画中,依旧可以给世界一个白眼。 如若世间没有自由可言, 那就造出来一方自由天地。 无力抗争的时候, 至少还有表达愤怒的权利。 八大山人的画中世界, 便是这样一方天地。 《论语·为政》篇中,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义,宜也,就是指应该做的事。 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 是为没有勇气。 勇于对世界翻一个白眼, 勇于为自己向世界发声, 勇于表达对不公的对抗, 或许亦是一种见义勇为。 ◎本文转载自“书画艺术”,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