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豆瓣8分的纪录片,给你和家人坦白的勇气。

 方家人 2019-05-16

“一位留学后移民美国的中国同志,他和他的同性伴侣,在美国通过代孕生子创造了一个彻底的现代家庭。冰种翡翠

但现在他的难题是,如何向他那非常传统的中国父母和亲戚,介绍自己的伴侣和孩子...…”

今天的文章,我想介绍一部时长 40 分钟的 Netflix 纪录片。我会以截图的形式,和你复述纪录片的一部分核心内容,以及它带给我的思考。

虽然这是一部有关 LGBT 的片子,但实际上,它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脱不了关系:

接下来的几年,

我们即将成为个人生活的真正主导者。

但与此同时,

更多的父母也一定会通过各种有意或无意的行为,

希望引导你更加完美地匹配「传统家庭的期待」。

如果说,

你与家人过去几年的矛盾只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

那接下来,

这部纪录片将告诉你,

当你们真正面临实际的冲突时,

将会发生什么。

相信很多人在家人的期待中,

面对的冲突和困难都是相通的。

这也是我想介绍你看这个纪录片的,

最重要的原因。

与昨天一样,

我准备了一首歌来陪你看文章。

1

真的存在,

所谓标准的「乖孩子」吗?

我看未必。

这部纪录片有意思的一点是,

导演吴皓以第一人称的方式,

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从小到大,

因为十分清楚家人的期待,

他一直选择当一个“乖孩子”的角色。

这也是我身边大多数人拥有的人生:

我不学坏,

我也从不乱来。

但是至于,

“我真正在想什么”这个问题,

似乎总是有一道隐形的墙隔绝自己和家人。

他们的内心,

或许会有一种声音,

“以后有能力了,再自己去争取想要的生活吧。

并不是所有的想法他们都能理解。”

而纪录片导演吴皓,

很清楚这一点。

因为性取向的问题,

他深刻地明白,

袒露真相将会破坏整个家族的幻想。

在这个问题上,

他尤其看不到和父母达成共识的可能。

于是,

他只能很早就计划去过不一样的人生,

想去为自己争取未来的生活。

他的经历,

让我想起很多在父母面前维持着良好形象的朋友。

他们在各种事情上,

不忍心破坏父母的期待,

但从来不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真实人生计划。

他们希望尽快经济独立,

并且到更多人的大城市生活,

这样就可以既完成父母对于“好孩子”的期待,

又可以真正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

之所以会来到这样的局面,

是因为家庭里总有很多无法解决的冲突,

或者说,“看起来无法解决”的冲突。

这也是《我们一家人》导演的真实生活。

他非常努力,

在 20 岁的时候就“逃”去了美国读书。

工作后,

他直接选择了定居美国:

这是在“忘记自己的过去”,

他说。

让我难过的事情是,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我的人生规划里没有你》,

讨论我的规划里好像没有怎么考虑家人。

现在我意识到,

那也是为了“逃离”。

而纪录片接下来讲的部分,

正好给想要逃离的人提供了一个答案:

“逃离有用吗?”

如果现在有用,

那 20 年之后呢?

2

他并没有忘掉过去,

而且最终选择了面对。

所有逃避家庭的人最终可能都会发现,

自己不可能真正逃避得了家庭。

因为,

那十几年的感情,

就是永远的纽带。

导演吴皓很少回国,

但每一次回来,

都会面临一直以来未解决的问题。

亲戚们都很担心他,

希望他尽快拥有「真正的生活」。

可是,

他没办法开口,

自己在美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甚至已经和伴侣商量,

想要代孕生一对孩子了。

正好有这样一个契机,

他选择了跟父母坦白。

他甚至把父母带到了在美国的家,

介绍他们认识自己的伴侣。

我觉得,

导演最勇敢的举动就在这里。

在完全没有办法预测父母反应的情况下,

他带父母去美国见了自己的伴侣埃里克,

并且把全过程都记录了下来。

同时,

他也把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

直接坦白给了父母。

你能想到的,

一个同性恋者向父母出柜,

父母最激烈的反应会是什么?

他的爸爸直接坦白,

给他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

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而他的妈妈,

更不用说了。

吴皓的妈妈坚决不同意他要孩子,

甚至扬言要和他爸离婚。

豆瓣用户阿柴在评论这句话说,

“妈妈根本没有意识到,

吴皓已经是一个年过四十、有了自己家庭的中年男人了,

她还觉得‘我就跟你爸离婚’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儿子。”

这是一部拍摄横跨 3 年的纪录片。

而我觉得,

片子最真诚的地方就在这里。

即使妈妈反应非常激烈,

导演还是十分耐心地,

记录了妈妈态度转变的全过程。

从不能理解,

到说“我原谅你了”,

到“我接受了”,

到“我心疼你”。

整个过程,

在短短的 40 分钟里面都尽可能地呈现了。

国内有很多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尖锐评论。

微博有博主评论纪录片是“绝望的”,

因为导演一辈子,

都没有摆脱家庭的控制。

另外一方面,

也有人认为导演个人的事业和家庭的经济基础,

是这一切发生的基础,

对其他人参考价值不大。

对于这样的声音,

我持有相反的观点。

导演展示了新的一种可能性,

证明了「和家人和解」的路径是真实存在的。

纪录片的最后,

妈妈说担心他们会离婚。

对于像我这样的观众来说,

这个问题被问出来,

就已经足够让人感到释怀了,

因为她终于接受了他们的婚姻。

3

导演从来没有放弃思考「解法」,

我被这样的态度打动了。

从小到大,

吴皓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他希望,

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那么多争吵的家庭,

虽然他没有办法改变过去,

但却一直在争取未来实现这件事。

他甚至在纪录片里坦然,

自己会接受,

未来的孩子会想要远离自己的现实。

因为,

他不想给他们那么多的控制,

没有那么多的控制,

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争端了。

这样的追求,

注定要消耗太多的心力。

这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但这是可能做到的事情。

半辈子都保持努力,

去争取这种可能,

这是多么难得的生活态度。

在这篇文章里,

纪录片更多的内容我就不展开讲了。

坦白说,

在他们的人生里,

还有很多的遗憾。

包括他最后,

没有选择去告诉外公真相。

(详情可以看纪录片)

因为他认为,

真相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能够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

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已经很好。

影片的最后,

他们分享了一张大合照。

也只有认真看完纪录片,

才会明白,

这张合照的难得吧。

我认为,

年轻的时候,

导演脑海的深处就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一张合照。

于是,

他才会在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里,

不断去做着折中的选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努力。

最终,

他的确做到了。

我很替他开心。

我认为这无关性向,

无关我们是否是相同的人。

真正重要的仍然是,

我们真正想和谁生活在一起,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个目标重要,

是因为,

它将无意识地决定我们接下来的无数选择,

影响最终的结果。

所以在文章的结尾,

我真正想问你的是:

你呢?

你又想过怎样的生活呢?

本文影片截图来源:

微博 @亿万同人字幕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