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选择自己一开始出生的家庭,就像是自己不能选择父母一样。当孩子生下来之后,父母和孩子就被一个叫“血缘”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有的时候大家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教给孩子的是多是少?或者说,教给孩子的是坏还是好。人学习比较好的习惯不容易,学习坏的却是一点就透。而在家庭环境影响之下,孩子和父母就极有可能变得越来越一样。当孩子处于这几种家庭的话,长大以后极容易变成“软柿子”。要是提前了解到,父母一定要尽快纠正。 ![]() 第1点、经常吵架的家庭 有人会说“打是亲,骂是爱”,夫妻之间哪有不吵架的?面对生活的琐碎,怎么可能不吵架呢?殊不知,吵架的时候自己是过了一把嘴瘾,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伤害。为什么这样说呢?当你吵架的时候,有没有想这种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孩子面对这种暴力,只是一种畏惧心理。当父母变得强势,孩子也会比较懦弱。很多人说自己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事实上现在很多小孩因为畏惧父母“窝里怂,外面更怂”。 ![]() 第2点、喜欢做“老好人”的家庭 记得在去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老实人”这三个字。在以前看来,这三个字是夸奖,表现出实诚的心情。而现今提起“老实人”,可能大家会说一句:“你骂谁呢?”总之,现代社会对于老实人的定义可能变为“不懂得变态、愚蠢、没用”。要是自己家里一直喜欢做老好人,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可能就会让自己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这样的父母也会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做“老实人”,等到社会才发现,这种老实人会受欺负,被别人当成软柿子捏。 ![]() 第3点、不懂得反击的家庭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息事宁人这个词语,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也觉得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自己的父母都不懂的反击,出现问题只会逃避,想让自己的生活没有暴力。当孩子受委屈的时候,可能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反击,而是如何解决。大部分人也都是吃软怕硬的。看到别人退缩,可能更愿意将事情闹大。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应该无理取闹,而是说一些家长一味的隐忍。要是孩子只懂得隐忍,她的性格一定是非常软弱、孤僻。 ![]() 第4点、不给孩子依靠的家庭 父母是孩子这个世界上最依赖的存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想的也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符合常理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一部分父母并没有给予孩子保护作用。可能当孩子受委屈的时候,还可能说一句:“他怎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样的 话语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依靠。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只能承受委屈了。 那么,如果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变成“软柿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 关爱孩子,给孩子依靠。 在孩子的心中,父亲是伟岸的。作为父亲,一定要承担起家里的责任,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没有用。一旦有这种观念产生,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是无依无靠的,平时父亲也不应该表现的过于冷漠。毕竟要是孩子觉得自己父亲没有人情味,遇到困难也不会想到父亲。平时应该多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让他在爱的包围里面长大。 ![]() 教会孩子拒绝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其实算得上是一个小社会。在幼儿园中,孩子也可能接触很多的人。有强势的,有懦弱的,基本上比较强势的孩子都回去“教育”软弱的孩子,有些时候甚至颐指气使。所以,在孩子去幼儿园之前,一定要让他懂得自己对于不喜欢的事情要拒绝,不能因为还怕谁,就一味的忍让。 ![]() 教会孩子反击 现在“校园暴力”也是比较明显,展现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安全性。孩子是脆弱的,可能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也不敢告诉父母。或者说,这些其他人眼中的“软柿子”就是在人多的时候不敢反击,所以就会一直被欺负。都说人要硬气一点,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躲不是最主要的,面临危险,反击才是要点。”当然,这里的反击必须把握一个度,要是自己遭受生命威胁,奋力抵抗才最重要。 变成软柿子也不是一瞬间,这都是在家庭之中潜移默化的结果。要是父母发现自己孩子有这种倾向,一定要尽快改变育儿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变得硬气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