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长大的石油娃

 穿鱼岭下人 2019-05-16

“不是在找妈妈,就在去找妈妈的路上。”只有34个月的石油娃,却已有52次千里奔波的旅行,平均不到20天,她就要去一次远方...... 

“在路上”长大的石油娃

杜宗军

   2019年的春节早已经过去,但在深处新疆大漠的中石化西北油田塔河基地却还流传着一个“在路上”长大的石油娃的故事。

    因为爸爸妈妈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在沙漠最一线工作的西北石油人,他们的孩子们年年只能在节假日,象“小候鸟”一样从远方飞到这荒凉的沙漠,陪伴一年中只有4个月时间可以见到的父母。 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位漂亮的3岁小女孩黄诗雯尤其引人注意,她出名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她的活泼漂亮可爱,更因为她是一个名副其实“在路上”长大的“石油娃 ”。

“不是在找妈妈,就在去找妈妈的路上。” 

   在小诗诗的妈妈贾丽媛的朋友圈中,有着关于她旅行的详细纪录: 飞机2次,火车48次,船248火车【乌鲁木齐】到【库尔勒】”小诗诗刚刚34个月,除去她断奶前6个月,意味着不到20天,她就要跟着爸爸妈妈或者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奔波在万里旅途中。候车大厅、售票大厅,匆匆的车流人流,送别的叮咛,妈妈不舍的亲吻,爸爸愧疚的眼神,车窗外外不停变化的风景,这是3岁多的小诗诗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梦在爷爷奶奶家所在的四川,一梦又在外公外婆家所在的河南,再一梦也许才能到达沙漠中爸爸妈妈所在的新疆石油基地。

“不是在找妈妈,就在去找妈妈的路上。”  这个在西北油田无人可打破又让人心酸的旅程纪录,缘于小诗诗爸爸妈妈特殊的工作岗位。小诗诗的爸爸黄平,在沙漠工作已经9年,妻子工作也有8年,2015年,小诗诗出生,因为都在大漠一线油田上班,夫妻两个月才能休假一次,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在新疆,女儿出生断奶后只能委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带,而4位老人又都有各自的工作,只能大家轮换接力照顾。或者在四川成都,或者在河南濮阳,或者在新疆轮台,在这个1 万里特殊的“三角”中不断往返循环.1200个日子,52段不寻常的长途旅行,把小诗诗的成长分隔成了长长短短的路上时光,她也在这忙碌的奔波中长大。

差点被当成“人贩子”的妈妈

再亲的血脉,太久的分离也会变得陌生。由于经常见不到孩子,小诗诗与爸爸妈妈变得很陌生。好不容易休假,夫妻俩特别想跟孩子一起睡,她却哭闹不愿意。只好让姥姥姥爷把她哄睡了以后,再偷偷地抱过来。但半夜醒来发现不是姥姥姥爷,就一直哭。不得已,大半夜又让老人抱回去。

那个时候,夫妻俩跟女儿睡一觉,都是一件很难得很期待的事情,能在她旁边看着她睡着的样子,就觉得是无比幸福的事。还记得有一次,夫妻俩带孩子回成都,在三个小时的路途中,女儿一直哭,什么办法试过都没用。警惕性很高的乘务员一度怀疑夫妻俩是不是孩子的父母,差点就要报警。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贾丽媛都会忍不住红了眼圈。

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夫妻俩专门花了2000多买给女儿买了台能播动画能唱歌的机器人“小白”,在没有爸爸妈妈在的日子里,“小白”成了比爸爸妈妈更亲的朋友。

但作为坚守大漠多年的石油人,说起小诗诗的成长,原来年轻的脸上已经 满是风尘憔悴的黄平却有着难得的平静:“ 在新疆沙漠一线的石油人,每一家的孩子都有这样一段在路上长大的经历,只不过我们的情况更特别。要想为咱们国家多找点油,没有付出,是不可能的。”

又一个在路上长大的“石油娃”

 2019年,是小诗诗第三次来塔河石油基地和爸妈妈团聚。这个难得的团聚时光,对这一家人来说倍加可贵。 今年的南疆干燥,没有下雪,尽管风沙来得早,尽管很忙,妈妈还是决定带女儿去看看沙漠,看看自己热爱的油井,给女儿的小小心灵种一颗石油人的种子。贾丽媛说,“不管她将来长大了,去哪里,不管来不来油田,我希望她能记得爸爸妈妈现在做的事,懂得我们石油人在沙漠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天山的冰雪消融,南疆的春天尽管晚一些也已经来临,小诗诗已经和妈妈一起回到老家,5月,这个飞来飞去的小家又将有惊喜:妈妈贾丽媛已经怀了二胎。这个即将出生的石油娃也许和姐姐一样,又将“在路上”奔波长大,象候鸟一样继续这种飞来飞去的旅程。也许,还将打破小诗诗那一张张车票连接起来的特殊纪录。

这就是无数已经坚守西北大漠40年的西北石油人中最典型真实的一家人。无数次匆匆的分离与相聚,无数次远隔千里的不舍与思念背后,是他们对石油的最真诚的热爱与奉献。

   他们的家分成了三个,他们的心也分成了三份,但他们对石油的这份爱却始终如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