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萍 站在这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侧耳倾听澎湃之声从远处传来,用心感受绿色之音在身边沸腾。 这里曾经巨涛翻涌,海浪势如奔马,是那样的桀骜不驯;这里曾经罡风嘶吼,雷霆动天,是这样的豪情万丈。如此激烈,如此雄壮,将心冲撞得高高跃起。 年深日久里,大海抹去性子,东退,东退。岁月在磨合,广袤无垠的平原从海水中缓缓凸起,这是自然的造化。开垦荒地,植树造林,这是人工的伟力。 漫步在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看年轮不一样的树木,看蕴涵不一样的叶片,听鸟儿把声音交给蓝天和白云,听虫儿把声音交给草丛和花朵,而我就将我的歌声交给大地和绿色吧。 俯身贴在这片土地,会发现上面密密匝匝写满“生长”二字,生命在这里的坚韧和强健,难以想象。 好友的先生一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迁户”,从鱼米之乡到辽阔的海边,说不恋故土那是假话。当然,生活要继续,生命要繁衍,一粒种子,无论落到怎样贫瘠的土壤,都会想方设法开花结果,何况人乎?他们家离黄海森林公园不远,我刚工作时的单位离这边也不算太远,所以经常去玩,那时他们还习惯沿用“林场”的旧称。这片林场对好友的先生来说,陪他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光,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在那个年代,一个“东迁”人家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每天进行着“森呼吸”。这里除了田地、亟待开垦的荒地、树木、水流,好像也没有其他什么的了,简单,清新。下河摸鱼摸虾摸螺蛳,上树掏鸟窝逮知了,钻进林场里,野鸡在眼前飞,野兔在脚边蹦,盘成一团的蛇,蹿跳的獐,晨昏时分可见的狍子……那颗素简且纯净的心,朝着阳光敞开胸怀,在丛林草木间无忧无虑着。 后来他在外求学,定居江南,再后来返乡创业。每次路过这片林,都能让他眼前一亮,而且亮光会长时间地在他的眼眶里炽热着。这里变化了,变得更加精彩纷呈;这里又未变,那是因为绿色依然,初心依旧。 回乡的路一年比一年好走,平整洁净的柏油路面,两边的参天大树,华盖如伞。再也不见从前的扬尘四起、掩鼻遮面而过的浑浊呛人的场面了,印象往深里推送至还是土路时,一辆机动车开过,车后好像微型沙尘暴般。而现在车轮压过的路面,都能闻到绿意被溅起的草木清香气。 黄海森林公园的植被种类繁多,很丰茂,都源于未被过度开发的良好生态环境。我的同事曾作为地方协作队员,参加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当时每块样地的选取都是通过卫星自动生成的,黄海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之一。那次他们幸运地在路边发现了此次普查中的重点品种——杠板归,当然还采集到了许多其他品种。野生中药材能在此落地生根,是良好生态的有力佐证。 如今这里是热门旅游景点,不仅能打造好大场面,还能从细节创意入手,提升旅游竞争力。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用发展的眼光叫响旅游品牌,将旅游做出境界来。 绿,始终是这里的主打色,它从大地拔地而起。夏天伊始,绿意正畅,阳光在树叶上敲打起细碎的鼓点,鸟儿应着节奏放开歌喉,韵律和美。浓稠的绿伴着风,起伏跌宕,蜿蜒翻卷,将自己密集地镶进天地间,如此这般,处处生绿。 |
|
来自: xxjjsdt > 《副刊、读书、海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