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们相机下的执扇者

 憨痴呆 2019-05-16

摄影术的产生让历史多了一种记录方式——相片。

一张相片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故事。

今日,盛风带你看看晚清到民国的执扇岁月。

相片中折扇样式各异,九单、尺十三、九寸十八方、九寸十六方等都是夏季拍摄时,人们常备的用具。再配上一卷书,文雅气息甚浓。

除此之外,在欧洲备受青睐的“中国风”外销成扇也是大热单品。色彩华丽的漆骨、透漏简洁的纱绣花鸟折扇都是人们摆pose的必备单品。

绢宫扇则是男女通用,多以圆形为主。

到了民国时期,受欧洲、日本影响,小规格折扇、坤扇、檀香扇盛行,一扇动,而香风生。

黑白照片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彩色照片则拉近了时代的距离。

虽然当时摄影本身还难以获得彩照,但高明的摄影师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来为照片添加色彩(上色照),例如采用碳素工艺和重铬酸盐工艺的方式,为后期着色描制。

或将冲洗出来的黑白照片人工上色,由画师用毛笔,蘸提纯后的植物和花朵的浆汁或矿物颜料,一点一点描摹在照片上。

照相馆里上色的照片也比平常的照片贵一到两倍,根据上色的多少、复杂情况不同,分不同的价格。所以上色照片,会根据客人的情况不同产生偏重。虽然有些会很突兀,但是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当时相片和扇子一样,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摆在家里,拿在手中,都能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相片中的执扇者们,或尊贵、或时尚、或儒雅、或温婉,让扇子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散发其独特的魅力,与之相融相亲。镜下掠影,一扇在手,风影卓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