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生简章 || 2019李晓松山水画写生与转换特训班

 清卧居 2019-05-16

导师简介:

李晓松,1968年生于山东淄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画家、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李晓松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 品 欣 赏 :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一

46×34cm

2018年

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二

46×34cm

2018年

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三

46×34cm

2018年

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十二

46×34cm

2018年

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十三

46cm×34cm

2018 年

卡纸 纸本水墨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十四

46×34cm

2018年

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十渡写生系列作品》之十七

46×34cm

2018年

卡纸 纸本水墨设色


2019李晓松山水画写生与转换特训班招生简章:

2019年李晓松山水画写生与转换特训班将从写生中寻找创作语言,理论落实到实践,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适合于每个学员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创作方向。挖掘学员的潜力,使学员的艺术个性得到彰显。

李晓松导师以多年积累的经验教学授课、现场示范,并根据每位学员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助教老师全程辅导。通过实地写生,训练、强化学员的造型能力,使学员在观察、取景、构图的反复训练中掌握山水画的构成法则、画面的整体驾驭与整合能力,为今后积累创作经验与创作素材。

一、主办单位:北京水墨时代书画院

二、招生对象:各省市画院、艺术院校、画廊、文化馆(宫)及各大经济实体美术专业人员和有一定创作基础的业余画家、爱好者均可报名。

三、写生时间:2019年6月10日—6月19日 (报到时间:6月9日)

四、教学内容:

1、从临摹到写生的转换方法

2、山水画写生中树木的画法、山石的画法及皴法

3、山水画写生中的构图设计

4、山水画写生中笔墨技法的运用

5、山水画写生中取与舍的掌控、疏与密的共生、浓与淡的互破

6、从写生到创作,如何造境

五、收费标准:

学费:人民币4000元(老学员优惠500元)

食宿费:由主办方统一安排,费用学员自理

六、写生地点:北京五渡、六渡、十渡

交通路线:

1、公交车:在北京天桥汽车站乘坐917路公交车

2、火车: 6437次列车(17:45--20:05)北京西——十渡

3、自驾车:北京城区出发,全程108公里左右,途经六环、京昆高速

七、报名时间:2019年5月16日—6月8日

八、报名电话:

连老师:18210306962(同微信)

九、学员须知:

1、报名学员须身体健康,按规定签署安全协议(保险由学员自行办理)

2、写生用具请自备

3、学费包含人民日报、百度、搜狐、新浪、网易、腾讯、雅昌、今日头条等20余家媒体宣传费用、写生期间包车费用、接站车费用;不含食宿费、大交通费等其他费用

4、报名以缴纳学费为准

注:未尽事宜请拨打报名电话咨询


写生采风掠影:

李晓松导师针对每位学员在写生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做现场指导!

写生晚课掠影:

写生晚课中,李晓松导师对每位学员的问题做了一对一示范、讲解。

生,永远是艺术家们研究、实践不完的课题。

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写生是要有独特的思维和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其完美呈现的过程。这也是画家必须走进自然,所谓行万里路,亲身实践“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

一片山水即一片心灵世界。山水写生便是要把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受和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状貌引入到自己的遐想空间,加以摹化。让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通过笔墨融化于自身情感当中,在记忆中想象、加工。理性概括和感性抒发相结合,移山挪树,自在取舍,既源于生活,又主客观结合。

黄翁曾说:“写生之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

深以为此。每次带学生外出写生,总看到有人面对自然景象无从下笔,或是画面零乱,见什么画什么。一是画面把控和整合能力不足,欠缺对景象的取舍。二是功力不到,山石、树木的皴法和安排缺少规律。偶有佳处竟是意外获得、偶然为之,不能从根本上得其法。画要笔笔写出,笔与墨合,虚与实相生,墨运才能生动,气韵中含有古意,这源于画家对古画的理解和临摹的基本功。倘若功力不够,速写用笔(笔无弹性),横拖竖拉,远观虽浮华眼前,近看却失笔性本意,画面呈现浮笔烂墨,即黄翁所讲的“猪墨”,此为画之大忌。

山水写生要在随和的大势中求变化,强调个性化、符号化、规律化,但不能脱离山水画的大理,也不能摆脱山水画的大规律。笔墨的干湿浓淡、皴擦点染、纵横交错、虚实变化,永远是在矛盾对立中求统一和谐。干和湿的交融,浓和淡的互破,虚和实的相生,纵和横的和谐,皴、擦、点、染的结合,也就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特有韵味和笔墨效果。非道中人难以明白其中的奥妙和精神。仅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

山水写生,各个画家都有各个画家的办法,观察景象的视角不同感受就不同,内心对景象的理解当然也不尽相同。喜欢哪类风格、选择哪种类型去表现也不必拘泥于前人法度,但最终要与自己的个性、兴趣相吻合,充分发挥各人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是自我,画贵自立。山水画就是以总和美为大美,意境美为最高。中国山水画的民族性、哲学性、包容性和它特有的内在人文精神,经过不断演变和传承形成了庞大的文化脉络,历代画论中都有规律性的东西可遵循,艺术家们都在努力地从中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写生者,需性灵也。

学会用感情的笔墨,把自己对自然景象的感想发挥到极致,澄怀忘虑,物我冥会,骨法用笔,体味东方绘画之神髓。画外有话,灵心自悟。脱离尘垢之念,便能迥出于庸众之上。

李晓松 2015年11月26日 于京西清卧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