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噪声 噪声是最普遍的职业健康问题之一。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失,并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强度和暴露时间。 噪声性听力损失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长期暴露于过高强度噪声,最初会表现为较高频段(3000-6000Hz)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力损失可逐步向低频段发展。 二、噪声监测 1、要求工厂监测噪声水平,以准确找出8小时噪声平均接触水平或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水平(TWA)超过85dB的员工,工厂必须对其进行监控,噪声测量必须包括80-130分贝范围内的所有连续的、间歇的和脉冲噪声。 2、在生产、加工或控制的噪声接触发生任何改变时,工厂必须重新监测。 3、员工有资格观察和遵守监测程序,并必须知晓监测结果。 4、工厂应按时仔细检查并校准噪声监测设备,以确保测量准确。 三、听力测试计划 工厂必须建立一个听力测试的计划,用来监控员工听力,并对员工进行保护听力相关的宣传教育。 听力测试计划主要包括:基准听力图、年度听力图、培训和随访。工厂必须免费为接触噪声超过85dB的员工提供听力测试。 两种听力图 1、 基准听力图:是供比较使用的参考听力图,工厂需在员工首次暴露在噪声等于或超过85dB后的6个月内提供基准听力图。在接触噪声到完成基准听力图的这段时间内,必须为员工发放并要求其佩戴护听器。员工在纯音测听前14小时内不得接触工作噪声。 2、 年度听力图:工厂必须在基准听力测试一年内提供年度听力图。每年为员工进行一次纯音测听,将年度听力图与基准听力图进行比较,尽早发现听力损失,确定员工是否丧失了听力或产生了标准听阈位移(STS),以便能够在听力损失进一步发展前采取保护性的后续措施。 注:STS是指与员工的基准听力图相比,2000、3000和4000Hz时平均阈值下降10dB或更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