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中生有——关于日本鬼子女兵

 冲霄3e8ixadnpn 2019-05-17

近些年抗战题材影视中,必有一道雷同而又雷人的开胃菜——女鬼子。不信你看吧,只要是跟抗战有关的电影电视剧,总会有若干长的比AV女优还妖艳的女鬼子,她们或高高在上指挥众多皇军冲锋陷阵,或化装潜入用美人计弄的你神魂颠倒,这之中不仅有士兵,还有军官,有少佐大佐,甚至还有将军。她们腰挎武士战刀,佩戴着耀眼的军衔,身着永远笔挺的将校军服,足蹬永远锃亮的高腰战靴,化着任何战火硝烟也无法污损的艳抹浓妆,忽而卖萌,忽而使狠,如狐仙般贯穿于神剧始终,搅的你眼花缭乱,欲罢不能。简直这么说吧,要是没有这些女鬼子,这戏就不能演下去了,就好比没有狗肉就成不了席似的。

不过我得让人十分扫兴地说,所有这些神剧中的女鬼子,全是编导们的意淫而已,因为日本鬼子从建军到灭亡,压根就没有过女兵。

日本鬼子中确有女人,但没有当兵的。

有记者采访当年亲历平型关之战的曾思玉老将军。下面摘取一段采访者与曾的对话:

“赵【记者】:我插一句话,在这尸体中真有女兵吗?

“曾【思玉】:真有女兵,她们都是日军中的医护人员。

“赵:关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有争议,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依然是个谜团。我在当地的民间采访中有许多老百姓都说曾经见到过女兵的尸体,然而目前在日方或其他资料中一直否认这个事实。您是平型关大捷的亲历者,面对这种争议,您应该站出来看以一种什么方式澄清事实。

“曾:目前我还没有遇到这种争议,如果有机会,我会说明事情真相的。”

除与曾思玉将军的对话外,采访者还列举了多位当地村民的证言,都言之凿凿地说他们亲眼目睹了鬼子尸体中的女性。

曾将军和当地的村民不可能无中生有。可为什么日方资料一直不承认这一事实,众多研究二战的专家学者也竖决予以否认呢?

其实这一点不矛盾。这是因为曾将军和当地的村民都说的不准确,即他们亲眼看到的那些被打死的日本女尸,并非女兵,而是侵华日军中的女护士。

这就怪了,既然是军中的女护士,按中国的认定标准就该是女兵呀!怎么说不是女兵呢?

这有一个对军籍的认可在不同国家的区别问题。出于对军人身份的看重与爱护,为抵制一些非战斗人员穿上本应属于军人的服装占用军人的名誉,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对于军官与士兵等名列军籍人员的认可是相当严格苛刻的,并不都像我军这样演戏的唱歌的都能穿上军装佩上军衔、甚至还能成为将军。在他们看来,军装、军衔、军刀,乃至军人能够享有的任何东西,都只能属于那些冲锋陷阵的勇士(这点我极表赞同)。在旧中国军队中,那些在军中做财务、军需、卫生等行政工作的,是不能佩戴军官的军衔的,旧军队中他们被称作“军佐”,佩戴“军佐”的专门符号,以区别于带兵打仗的军官,这有点象今天我军的文职人员。而服务于军队从事技术等工作的,则称作“军属”。这个“军属”,不是军人家属的意思,而是军队附属人员的意思。“军属”与“军佐”又有不同,“军佐”是有军籍的,而“军属”是没有军籍的。“军属”是军队中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当然,哪些人员属于“军佐”,哪些人员属于“军属”,各国并不一律,但大同小异。在日本军队中,那些女护士,就是“军属”。

有资料称,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日本侵略者的从军护士共计3.5万人。所有这些,都是“军属”,都不是士兵,甚至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人。

我们退一步说,即先甭管她们属于什么了,只要她们也穿军装,也佩戴军衔,也配备战刀冲锋陷阵,神剧中那样的表现就也勉强说的过去。但遗憾的是,这些日本军队中的女护士,她们根本就没有军装。她们也有统一的制服,但这制服不是军服,而是专门的护士制服。该护士制服与军服的样式差别很大,而且有着特别醒目的“十”字标志,使人远远看去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既然不是军服,因而也就不可能会有像神剧中那样的将、佐、尉和士兵的军衔标志,当然也更不可能挥舞着战刀上阵作战,因为战刀属于军官和士官所有,而出于武士道的传统,日本鬼子对什么人能用战刀什么人不能用战刀历来特别地限制,女看护连兵都不是,自然没资格使用武士们才有资格使用的战刀。

日本女子以军属的身份随军服务,当然不仅仅是当看护,其他部门也有。比如1942年底,日本东部军司令部招募的女子通信队员,就是另一职业的军属。该女子通信队的主要任务是在情报室接听防空监视所的电话,将敌机来袭的情报输入情报台,传达到隔壁作战室的“地图板”上。日本投降时,共有370人左右的女子通信队员。

这些女子通信队员同样也不是女兵。她们也穿统一的制服,但那同样不是军服,自然同样也没有军衔。而且,她们都只服务于日本国内,并没有来到侵华的战场。

二战时期的日本女人,并非全是战争的受害者,她们中的很多人也是战争的狂热支持者,甚至是侵略者。战争期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法西斯主义妇女团体——“大日本国防妇人会”,会员最多时达到1000万人。她们组织妇女慰问出征将士,慰问阵亡者遗属,制作慰问袋,写慰问信,照顾伤病回国的士兵,形成了所谓的“铳后支援”。有成千上万的女性主动或被迫充当了“从军看护妇”、“从军慰安妇”、“女子挺身队”队员和“满蒙开拓团”团员。还有数不清的为丈夫出征而殉死和因没有生育出男孩而自杀的例子。制造了无数的“军国之母”、“军国之妻”、“军国少女”、“靖国之女”等模范典型。但有兴趣的不妨注意一下,不管这妇人会的活动是怎样的疯狂,也不管妇人会中的女子是怎样舍身忘我地支持侵略战争,这个东方法西斯有一点与众不同,即它绝对没有穿上军装佩上刀枪的女兵,更没有带兵打仗的女军官。

战败前的日本是一个极端的男权国家,其武士道的传统和男尊女卑的固疾,根本不允许女人做出挑战男人的行为。这样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连女人最起码的公民权都不给予的国家,这样一个丈夫杀死妻子顶多只坐一年牢的国家,怎么可能会出现与男人平起平坐甚至凌驾于男人之上的女大佐、女将军?

网上经常见到有日本女子头戴战斗帽整装列队的历史图片,被解说成日本鬼子女兵,是错误的。到了行将失败前夕,就像德国鬼子一样,为了本土决战,日本的男女老少都被强制组织起来进行军训,这其中就包括所有适龄的女人。所以,网上流传的那不过是日本女子军训的图片而已。

战败前的日本有“笃志女子部队”、“姬百合部队”等等,这是不是娘子军呢?不是。所有这些都不是军队,而是为了参加本土决战拼凑起来的准军事组织,充其量也就勉强算作民兵,而且,所有的这些组织及其中的女人,也并没能参加本土决战,更没能来到中国的战场,因为很快日本就战败投降了。

容易误会实际也经常误会的一个问题必须说清楚,即头戴战斗帽的,未必就是鬼子兵。当年在日本本土及占领地,鬼子兵标志性佩戴的战斗帽,也是日本的国民帽,不论男女,不论士农工商,都普遍地戴着。这就像我国有那么一个时期男女普遍戴着的解放帽一样。不能因为戴了与军帽相仿的帽子,就认为是当兵的。

上图头戴战斗帽(国民帽)的日本女子,就是各行各业普通的女子,不是鬼子兵。

日本是一个征兵制的国家。从明治维新后颁布的第一个征兵令,到战败前实施的兵役法,征兵都仅在男子中进行。如昭和2年首颁的《兵役法》中,开头第一章第一条第一句话就是帝国臣民之男子依本法所定而服兵役。后来该法又几经修改,但直至战败,征兵只在男子中进行这一规定从没有改变过。比如该《征兵法》的最后版本,即昭和14年的修改版,开头第一句话仍然是:凡帝国臣民之男子,依本法定则自十七岁到四十岁者均得服兵役义务。

打仗打到最后,日本人力资源枯竭,因而不断扩大征兵对象,可即便如此,也从没征过女兵,为什么?不为什么,这是从他们的法律层面就规定了的。

日本鬼子中压根没有过女兵。谁若不信,可以去翻阅日本战败前的兵役法,也可以查阅日本战时的文献和影像,看看能不能找到日本女兵的一文一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