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图书音乐 2019-05-17

最近[权力的游戏]被吐槽烂尾…

而HBO同档推出的[切尔诺贝利]却杀出重围!

首播的[切尔诺贝利]就得到了豆瓣9.6分,IMdb9.5分以及烂番茄95%的新鲜度,东西方剧迷都颇为买账…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原本在上周已经为大家推荐过这部新剧。

但昨晚的第二集的激动、震撼、惊悚让人难以平静…

而在IMdb上,名为“Please, Remain Calm”的第二集已经超过首播集拿下了近乎满分的评价…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所以,今天接着聊聊[切尔诺贝利]第二集 ——

切尔诺贝利·第二集

Chernobyl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都知道“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一场灾难。

但时间跨度三十多年,空间距离数千公里,外加故事本身的神秘感,想要“平易近人”显然不能草草描写…

选择一个“视角”给观众代入很重要!

而这个任务被赋予到一个复杂的角色身上 ——

瓦列里·勒加索夫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杰瑞德·哈里斯饰勒加索夫

作为苏联著名的科学家,勒加索夫被指派参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处理工作,但在这项工作结束的两年后,他却选择在家中自杀并留下自白的录音带…

第一集他那段“谎言”与“真相”的自白成为引言。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紧接着灾难伊始。

执政者、工程师、消防员、平民百姓都陷入到谎言之中,他们中有些不敢相信失败、有些不能接受失败…

而大多数人,则是因为“无知”越陷越深!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一集凑热闹的父亲,第二集就付出了代价

如今勒加索夫正式带着“观众视线”进入了灾难中心!

揭开这层“皇帝新衣”式的稳定…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作为历史题材作品,编剧也没有刻板叙事,他们甚至虚构了白俄罗斯科学家乌拉娜·克霍尤克这个女性角色…

虽然是虚构,但却不是胡写!

她的出现不仅调剂了男性群戏的压迫感,更重要的是她代表了灾难中有所作为的科学家们 ——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艾米丽·沃森饰演乌拉娜

01/ 藏不住的真相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辐射尘都飘到了瑞典”

切尔诺贝利900公里外的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空气中飘来了辐射尘埃,乌拉娜察觉辐射量非同小可。

她先给较近瑞典核电站联络,那里完好无损…

但也警报了辐射泄漏。

接着她联络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电话无法接通!

内部的问题,却先在外部爆发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另一边,时任苏联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登场,满桌的政府要员却陪着他继续上演弥天大谎…

会议上十多人都拿着报告,却无人说真话!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戈尔巴乔夫脑门上招牌的血胎记

不被待见的勒加索夫,看出了端倪:

消防员被黑色碎片灼伤,碎片只可能是反应堆中的石墨。也只有反应堆爆炸才可能出现石墨碎片…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接着是另一条信息…

微型辐射仪最多只能测3.6伦琴辐射量,也就是说报告中呈现的最高辐射量显然应当再次测量!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两条线索结合,政府内部再也无法忽视真相…

外界也因为污染察觉了这次灾难!

后期调查中显示,白俄罗斯以22%的污染、奥地利以13%的污染、乌克兰以5%的污染成为最大的受灾地区…

法国、德国、英国境内都受到了辐射尘的污染!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一层层权力试图掩盖这场灾难。

但正如核能既是傲人的技术,自然也是难驯的力量…

在它面前,所有自作聪明都是作茧自缚!

02/灾难的现场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这是地球上从未发生过的情况”

当勒加索夫来到现场,灾难的无力感爆发 ——

他曾比喻爆炸后难平的余波:

铀-235的每一个原子,都像一颗子弹。

它以接近光速的运动穿透行进路上的物质,木头、金属、混凝土和人体,每克铀-235有十亿亿颗这样的子弹…

而切尔诺贝利则有三百万克铀-235!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风带着这三亿亿亿颗子弹穿过整片大陆。

雨又让它们落在我们身上!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人们被看不见、摸不着的子弹打得遍体鳞伤 ——

消防队和周边的居民怎么也想不到…

没有被火烧、没有被电击的人们身体却开始大面积灼伤、溃烂、出血,甚至无药可救只能等着死亡。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而医院里连防辐射的措施都没有。

护士们徒手处理被污染的衣服,双手瞬间就被烧红!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这就是那“看不见的三亿亿亿颗子弹”的真实威力…

即便是直升机这样的庞然大物,无意间进入爆炸尘埃里,过量辐射直接烧了电路,机毁人亡!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而事件过去了48小时后…

普里皮亚季终于开始了人员撤离,死城初现。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03/脆弱的英雄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必须有人这么做”

人祸令人恶寒,那么英雄就是最后的温暖。

科学家乌拉娜在监测到泄露后立即向上级汇报,结果依旧带着旧时代的风格,强权代替思考…

一个鞋厂出身的领导故意无视科学家的警告!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于是她只能自己收集信息 ——

为防范政府监听,她用暗语和科学界同仁交换情报…

老朋友=切尔诺贝利

非常热=发生了爆炸

两个看望她的孩子=灭火用的硅和硼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得知情况她不顾安危,赶往切尔诺贝利,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她要指出勒加索夫忽略的漏洞…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这个漏洞正是被三位真正的英雄所填补的 ——

第二集的结尾,为了避免再次泄露,必须要派遣熟悉核电站的工人进入废墟处理水池阀门…

但电厂内辐射凶险,能让他们在一周内死亡!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说是任务…

更像是一场对三个无辜者的死刑宣判。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即便政府承诺了奖励和津贴。

但目睹了辐射惨状的工人也都不肯再次涉险…

此时苏联能源局官员鲍里斯·谢尔金纳说出一段既表现集体主义精神又彰显英雄主义气质的台词: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这个描绘不知该说是“讽刺”还是“洗白”…

人们会抱怨极端集体主义忽视了个体,但在崇尚个人理想的价值观里,也有着对英雄主义的追求。

时代弄人,或许由不得选择!

最后还是有三人站了出来,他们分别是 ——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结尾也因“英雄牺牲”走向戏剧高潮 ——

他们穿着防护服,手持电气灯,带着盖革计数器…

回想下关于“三亿亿亿颗子弹”的比喻。

随着计数器越来越密集的声响警报,手电也因为辐射逐渐熄灭,他们在这样的扫射中跌进深渊…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前一刻他们的付出令人感动。

后一刻辐射就轻巧的碾碎了三个人的生命!

真实的历史上,他们三人在5月2日进入切尔诺贝利内部,任务完成后他们便在5月6日牺牲了…

后来参与处理工作的人们被称为“清理人”…

这些工作人员多达30万到60万人,因为人体无法长时间承受过量的辐射,所以参与者需要定时的轮换。

第二集飙到9.8!再不看就没了...

有了第一集的目睹灾难,到第二集的亲历余波…

第三集就要对灾难成因展开追索。

值得期待的是 ——

敢于点破真相的勒加索夫,面对更复杂的矛盾…

他能否坚持到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