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

 燕山茶社 2019-05-17

首先,《春秋》为孔子编撰,而不是著写。

孔子根据 鲁国的史官记载将鲁隐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这部编年史书就被叫作《春秋》。共242年史事,大约有1.5万字。《春秋》记事非常简练,近乎 大事年表。

这是《春秋》内容。

其次,古人推崇三不朽,而立言是三不朽之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毕生都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无疑,著书立说传世是言之不朽的!

再者,通过编写《春秋》可以宣扬孔子的政治抱负和思想观念!

《春秋》微言大义,通过“笔”“削”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史家讲求秉笔直书,但孔子却利用不太明显的字眼等隐讳的写法,暗暗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加入其中,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由此孔子构建了完整的仁、礼道德思想体系和崇古的仁、义政治理念。

最后,《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而且做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对后世史官和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