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视化】连火力支援小组召唤近距离空中支援

 冯仙森 2019-05-17

连火力支援小组召唤近距离空中支援

序言

美军分队召唤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时期,与美军的差距,不会因为搞智能化而实现“弯道超车”,其中涉及的知识和经验,只能脚踏实地去追赶。

美军认为近距离控制支援是为数不多的需要跨军种实施的任务之一,是攻防作战中快速抓住战机的最高效手段,要求各个军种都要熟练运用近距离空中支援。

定义:近距离空中支援是指由固定翼和旋翼飞机实施的打击地面上与己方部队非常接近的敌人目标的空中行动,每次任务都需要与地面部队的火力和机动进行周密协同。——联合作战条令3-09.3《近距离空中支援》

注意:上述定义中“非常接近”并没有具体距离数据规定,只是一种情况描述。但美军提供了危险距离评估数据(下图)。

危险距离评估(米)注:1991年数据,仅供参考

通常,任何具有空中投弹能力的作战平台都可以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例如一战时的热气球或当前美军的B-1B战略轰炸机。需要注意的是,美国陆军并没有认为其陆航直升机是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主要角色,更多的是把陆航作为与步兵、装甲兵类似的主战力量,因此,美陆军陆航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时的地面控制员不需要通过职业认证。

01

关键人员

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涉及3个关键角色:

分队指挥员:负责地面部队运动和明确所需达成的目标,也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需求的提出者。

控制员:代表分队指挥员向担负任务的飞机下达任务,直接与任务飞机飞行员通信联络。

任务飞机:能发射前射弹药的固定翼飞机或旋翼飞机。

连一级召唤近距离空中支援时,连火力支援小组“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JTAC)”将在前方阵地上负责控制担负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的固定翼、旋翼飞机和其它在地面部队作战地域内的空中行动。“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要为指挥员提供运用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建议,并把近距离空中支援与地面部队行动紧密衔接。

注意:美军于2003年正式确立“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这一职业(海军陆战队称为“前进空中控制员”)。“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起源于陆军炮兵前方观察员,可以看作是进行了更加严格和深入训练的前方观察员。“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可以是陆军人员也可以是空军人员担任。

通常情况下,“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可编为“战术航空控制组”或者“终端攻击控制组”。战时,“战术航空控制组”成员在连一级部署,由两人组成,一名正式“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和一名实习生。

主要工作包括:

  • 掌握敌情态势和己方部队位置;

  • 熟知指挥员的目标优先排序、所需达成的效果和火力准备时间;

  • 了解指挥员意图和可用交战规则;

  • 验证目标窗口期;

  • 向指挥员提出空中力量使用建议;

  • 提交近距离空中支援需求;

  • 在指挥员授权下控制近距离空中支援;

  • 根据近距离空中支援架次消减飞机和地面支援火力之间的冲突;

  • 提供战斗毁伤评估初步报告。

02

实施条件

近距离空中支援包括计划任务和临机任务。实施过程中,每次空中任务都需要与地面部队行动、地面支援火力进行详细协同。

实施条件如下:

  • 飞行员和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需要完全掌握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各个环节;

  • 要与运动中的己方地面部队密切协同,防止误伤;

  • 与任务飞机保持不间断联络;

  • 掌握制空权是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前提条件;

  • 为了避免误伤,必须标识目标,让飞行员能够有效识别;

  • “战术航空控制组”或者“终端攻击控制组”将在主力部队前方实施观察,观察员和武器操作员之间必须无缝对接;

  • 选择合适的弹药,弹药杀伤半径过大,可能会危及己方地面部队人员安全;

  • 能见度不小于3千米,沙尘暴或暴风雪时严禁实施。

03

实施过程

近距离控制支援任务分为3种控制类型。

1型:控制员能跟踪任务飞机同时也能跟踪打击目标时采用1型控制。

2型:控制员需要控制每次攻击以及不能在投弹点跟踪任务飞机或者不能目视跟踪目标或者任务飞机不能在投弹前确认目标时采用2型控制。

3型:控制员需要对目标进行多次打击以及以及不能在投弹点跟踪任务飞机或者不能目视跟踪目标或者任务飞机不能在投弹前确认目标时采用3型控制。

1型和2型多用于打击点目标,3型多用于打击面状目标,控制员不能观察到目标但又需要对目标实施打击,或者其他观察员通过控制员通信网提出近距离控制支援需求时,采用2型和3型控制。1型和2型控制流程基本相同,3型与1、2型控制流程主要区别是:任务飞机到达进入点时控制员要告知任务飞机“净空”;任务飞机通过“进入点”后要报告“准备打击”;任务飞机飞离目标时要报告“完成打击”。

唤近距离控制支援之前,“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有效跟踪运动或驻止状态的目标,判断目标所在位置是否满足近距离空中支援所需条件;

2.分析地形;

3.分析对空威胁,并在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过程中告知任务飞机;

4.记录目标坐标和海拔;

5.根据地形和对空威胁情况合理设定“进入点”,需要从飞行员的角度思考问题,确保飞行角度合理可行;

6.利用地图工具确定从“进入点”到“目标”的飞行航向,并记录下来;

7.利用标记设备或者召唤炮兵发射发烟弹标记目标;

8.考虑任务飞机打击目标所需挂载的弹药类型。

04

全流程演示

基本情况见文章:

【可视化】连火力支援:协调不同火力同时打击多个目标

【可视化】合成营空域使用:无人机与陆航空域冲突与协同

以1型控制流程为例:

情况构想:上一篇文章中,在炮兵火力打击后,无人机战斗毁伤评估显示,敌人防空阵地基本被摧毁,敌人反坦克阵地已经转移,具体位置尚未查明。陆航攻击直升机发射的导弹命中敌人坦克射击阵地后已经返回待机区,毁伤效果评估尚未完成。我方部队已接敌。前方观察员报告,某平房内人员活动频繁,周围警戒严密,并发现新出现2辆越野车,可能是敌人指挥所正在转移,情报报告连长后提出近距离空中支援需求。

担负该任务的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对目标进行了充分观察,确定了目标位置,在分队指挥员的指导下,该控制员提交紧急“联合战术空中打击”需求,并报告己方部队已经接敌,而后获得了2架挂载4枚MK-82炸弹的飞机的控制权。同时,该控制员还协调射击指挥中心,申请炮兵火力压制敌纵深防空阵地和发射发烟弹标记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