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耿:常用的黄连汤】

 石门易卜 2019-05-17

一、黄连汤

      黄连汤出自《伤寒论》,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无论是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吴谦的《医宗金鉴》、柯琴的《伤寒来苏集》,还是《刘渡舟伤寒论讲稿》,都认为胃中的邪气是寒邪,上焦有热、中焦有寒,故以此方“和解”,与柴胡汤、泻心辈颇有相似之处。我一般用黄连9克、炒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党参6克、生半夏13克【先煎】、大枣24克【擘开】。

二、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从条文上看,黄连阿胶汤的方证是白天困倦、晚上心烦失眠,脉微细。以方测证,小便应该是黄的,或有口舌生疮,大抵是心火炽盛、阴血亏虚的心肾不交之证。我一般用黄连18克、黄芩9克、赤芍9克、阿胶14克【烊化】、鸡子黄2枚【自备】,李祥舒老师告诉我鸡子黄必不可少,去滓后先纳阿胶,待小冷,取一半煎液,与鸡子黄一枚搅拌服下。第二顿时同样先加热煎液,小冷后与鸡子黄一枚搅拌服下。

三、内疏黄连汤

      内疏黄连汤出自《洞天奥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用治疮疡属热毒炽盛证。我一般用黄连10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连翘20克、薄荷10克【后下】、桔梗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炒槟榔10克、木香10克【后下】、炒甘草10克。

四、黄连黄芩汤

      黄连黄芩汤出自《温病条辨》,“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黄连黄芩汤主之。”在治疗阳明病的方法上,《伤寒论》主要提供了清法和下法,也有医家认为还有和法。黄连黄芩汤应该也属于清法,但其中郁金和淡豆豉二药我认为加得甚好,我一般用黄连12克、黄芩12克、郁金9克、淡豆豉12克。

五、连花清瘟方

     连花清瘟方即连花清瘟胶囊方,这个方子里既有麻杏石甘汤,又有温病学的影子,是一个很好的治疗外感热病的方子。我一般用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蜜麻黄10克、炒苦杏仁10克【打碎】、生石膏15克【先煎】、板蓝根15克、贯众15克、鱼腥草15克【后下】、广藿香10克、生大黄6克【后下】、红景天10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10克,我一般嘱患者第二付药大黄减半,第三付药一般可不用大黄。发热性疾病用药三天后应有缓解,若体温持续增高,且诸症不减,应复诊。若体温超过40℃,应前往发热门诊处理。

六、倚天剑

     此方为四君子汤加减方,四君子汤是最常用的补气方,但现代人鲜有纯虚无火者,故本人常于方中加入黄连,或易甘草为黄连。但黄连毕竟苦寒伤胃,虽有参、苓、术诸补气健脾之品,似乎仍嫌不足,故本人常加生姜1片、大枣1枚擘。《伤寒论》中的方子生姜用量较大,故常注明【切】。本方生姜用量不大,本人习惯切一大片,约为5克。故方为:党参20克、茯苓20克、炒白术20克、黄连10克、生姜5克、大枣10克。本方以加入一味黄连为主要变化,故归为黄连剂。四君子减去一君子,换入的药和三君子药性相反,颇有君子、淑女相配之意。我在系统里输入此常用方时,不知如何命名,突然想到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倚天剑是君子剑与淑女剑融合之物,且《外科正宗》中亦有以剑名命名的方子,故输入倚天剑三字保存。此方虽然简单,但用之颇效,特述于此请同道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