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分为恶性骨折和良性骨折。 由脊柱转移瘤和脊柱原发性肿瘤等病因所引发的骨折为恶性骨折,由骨质疏松、脊柱外伤和脊柱结核等病因所引发的骨折为良性骨折,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见。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不同病因引起的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部分相似的临床表现,很难加以鉴别诊断,极易造成误诊。 本文总结了良恶性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要点。 发病机制恶性 转移性骨肿瘤发病机制是肿瘤细胞浸润正常的骨髓。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肿瘤细胞多见浸润在细胞间质内和骨髓内,阻碍水分子自由运动,从而降低扩散速度,使患者ADC值和DWI信号升高。 良性 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主要是骨小梁直径变细,骨质变稀疏,骨髓反映信号均为一般正常,且骨质有机成分减少,由此引起脊柱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改变椎体楔形形态,连续的椎体楔形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凹陷,其病变趋势与人体力学分布紧密相连。 临床表现恶性 骨转移瘤所引起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合并后缘骨皮质膨隆凸出和脊柱椎体的前后径变长。 良性 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椎弓根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椎体周围软组织出现环形增厚。 影像学特征(重点来啦)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手段,现总结了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在影像学上的特点,具体见下图 
鉴别小汇总良性压缩性骨折 楔形或凹陷形 连续性分布 椎间盘增厚双凸状,许莫氏结节 急性期T1WI不均匀低信号 椎体后角翘起突入椎管内 椎体后角回避现象 可伴椎弓根水肿、无膨大 椎旁薄环形软组织影
恶性压缩性骨折 扁平形或倒楔形 跳跃性分布(转移瘤) 椎间盘不受累 T1WI均匀低信号 后角圆钝,膨胀性盘状破坏 椎弓根受累、膨大 椎旁分叶状及肿瘤样软组织肿块
参考文献: [1]陈运奎,王录兵,黄勇.磁共振成像对老年骨质疏松及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33-135.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9.01.048. [2]吴磊,朱晶洁,沈龙山等.MRI鉴别诊断老年骨质疏松与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3):69-71,59. [3]陈希奎,唐贵超,廖林森等.MRI动态对比增强及DWI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3,19(10):1450-1453.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3.1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