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尹氏家族主要分布在: 资料来源:湖南氏族流源 1、邵阳洞霞尹氏 以唐代歆公为一世祖,思贞公为二世祖,至二十五世嘉志公(字法澄),偕兄嘉从、弟嘉尚于元朝中叶自江西泰和五十四都牛星圳上迁居邵东太平里洞霞村,后嘉从(字法魁)复徙万安都沇下,为井边始祖;嘉尚(字法清)复徙新宁都,为茅冲始祖。族谱始修于清嘉庆元年(1796),咸丰十年(1861)二修,1928年三修,1992年四修。本族名人尹锡纶,清户部陕西司主事加三级;尹兴禄,记名提督,例授建威将军;尹殿飏,翰林院庶吉士加五级。始修时人口凡4560余人,二修时凡5810余人,三修时凡10328人。 班次:太再添源仲,世代兴文武,安乐思名道,显荣庆国祚,德修纪寿传,功懋宗周辅,芳矩遇隆朝,洪勋承盛祖,忠孝家应大,诗书泽孔长,群伦咸惇叙,百叶履平康。 2、邵阳井田尹氏 始迁祖道南公,讳政清,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明初为把总,破陈友谅于武昌,升游击。明洪武七年(1374)率家人徙居宝庆府邵东百里佘田冲,后又迁仁风井田村。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始修族谱,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六年(1806)、道光二十一年(1841)、光绪八年(1882)、1946年续修。 班次:政福兴文庆,泰添廷绍卿,仁义良百世,继武乐千春,笃学隆时遇,敦伦显德名,代传承茂训,厚积振家声。 3、邵东井边尹氏 始迁祖法魁、法澄、法清,明洪武初自江西泰和迁邵东太平之洞霞,澄裔世居洞霞,清裔移居新宁茅冲,魁公率子彦华复由洞霞迁居万安井边。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始修族谱,光绪十八年(1892)续修。 井边班次:君嘉彦应仲,必志政添宗,世代兴文武,安乐思明道,远猷庆国祚。洞霞班次:太再添原仲,世代兴文武,安乐思明道,显荣庆国祚。茅冲班次:汝添世应友,魁文兴大邦,安乐思明道,显荣庆国祚。新班次:德修能继述,善积定呈祥,力学崇和靖,展才效晋阳,懿范留传裕,宏勋启佑良,绪由为宪盛,含秀共芬芳。续修新班次:卓立乾坤上,宜如何事功,家庭敦孝友,作忠嗣清风。 4、隆回尹氏 始迁祖鼎初公,字儒黉,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灌塘,元时卜居隆回四都大官田。生十子:南沾、南漳、南河、南国、南楚、南全、南青、南吾、南庆、南昌。惟南青世居隆回。 班次: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业,宏开正徽先,端厚培吉庆。兆隆世德延.续派:雍睦敦伦纪,贻谋媲美前,纯良国本固,孝友家基坚,功续述来哲,诗书启后贤,寰环竟发达,祖泽定长绵。 5、武冈尹氏 始祖思贞公,唐十三州刺史,封天水公,卒谥简,为尹氏各派所共祖。长子愔集贤院学士,为北派祖,次子憶江南安抚使,为南派祖。北派衍至宋末鼎初公,由江西泰和县灌塘以指挥官镇永、宝,隶籍邵西隆回大官田,传南沾、南全、南青三房。后裔藩衍武冈、新宁、城步、新化、宁乡、湘乡、益阳、安化、芷江诸邑。全裔才庆、才亮、才高,青裔才伯、才禄、才旺于明初由大官田迁居武冈,才庆裔居沙田,才亮裔居隘田,才高裔居洪田,才伯、才禄、才旺裔居醪田。清乾隆六十年(1795)纂有支谱,道光二十七年(1847)二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修,1925年四修。1947年与溆浦才盛公裔五修,1992年六修,人口59590人。总祠一在隆回大户坪,一在武冈县城内。 鼎初公派下班行: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彦,宏开振恢先,端厚培吉庆,兆隆世德延。同治八年(1869)南北二宗九修通谱班行:明志汉天,单尚先尹,一士惟之,祖宗功德,源本垂久,万代千叶,位禄名寿,诗书厚泽,忠孝传家,文章华国,仁义恭和,孔谋燕翼。 6、城步松山尹氏 始迁祖宗文公,浙江归安人,明嘉靖间避倭寇至湖广,徙城步安化四都。子兴宁,居城西松山。 7、安化烟溪车辔头尹氏 始迁祖廷鸾,明代中叶由江西吉安迁此。 8、衡阳双牌界尹氏 茶陵火田基祖雄飞公,子二:昉、昭。昉公生晋、革、豫;昭公子三:孚、鼎、恒,孚公以下又六世仲文公,宋时为大理寺评事,宋南渡后由河南避乱挈家隐于衡阳。又数传至俊二公,家于永新烟冈竹山,复徙于衡阳双牌界杨柳村。后人分布于白鹭江、尹家村、九渡铺、西乡、南乡等处。至1948年已传20代,共万余人。宗祠在衡山算田。 9、衡阳长乐尹氏 始迁祖兴瓒公,清康熙末自衡南泉口迁来,生五子,长子国祯失传,衍国祥、国祚、国祜、国礼四房,至今族人约700人,分布于今关市乡乌石村、梅林村一带。 10、衡山鱼石尹氏 革公五世孙彦德公,即岳飞题赠“一经堂”额者。彦德公十传至荣公,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因元末之乱自茶陵火田迁衡山,开基于堡霞乡鱼石。族人分布于算田、团树下、托源、衡阳酃湖、湘潭泸口等地。至1948年,已传20余代,共2100余人。荣公祠在衡山王公塘,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 11、衡南泉口尹氏 始迁祖德二郎,元至元间自江西南昌迁居清泉县清化乡二十三都八区横塘村,今名衡南县鸡笼镇泉口片朝阳村,四世衍为子贵、子明、子受、子温、子清、子尽六房。至今已传26代,族人约5700馀人。 12、常宁尹氏 迁湘始祖子瑢公,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泰和县迁湖南常宁北乡大柏洞。一说南宋直公,江西泰和县人,以孝行著闻,生二男,一由江西迁衡山,历明而嗣宗公生瑢,徙居常邑。至八世分光、荐、道、达四房,达房仍居大柏洞,光、荐、道三房迁本邑南塘,后达裔亦宅焉,遂为南塘四派。清嘉庆23年(1818)始修族谱,光绪26年(1900)续修。 行辈(自十五世始):才为邦宪大,学绍洛宗长,立尔希贤志,常成道德光。 13、永兴尹氏 始祖盛公,由江西宁冈社背迁居湖南酃县九都孚溪蓝田。子德卿,字仔桂,宋末元初人,由酃县蓝田迁居永兴县牌楼下。七世衍为旻、贤、云、恭、才、通、文、奇八房。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与酃县合修族谱,道光五年(1825)永兴分修,称五修。同治四年(1865)六修,光绪三十年(1904)七修,1932年八修,1999年九修。至1948年已传26代,共4000馀人,分布于下牌楼、萧家坪、吴棋头、上南冲、樟木塘、新田雯等处,宗祠在大冲头。 派语:德宗必原廷子士,文思贤显倡福庆,洪玉齐添万斯年。孝友家声著,忠良国运绵,诒谋期裕后,守业务光前,道学承先训,修为澶圣传,皇朝广作青,伏翼甲科联。 14、临澧尹氏 始迁祖日昌公,明永乐间自衡州府安仁县迁安福县胡家峪、张家冲。清道光十五年(1835)始修族谱,光绪十四年(1888)、2000年续修。 派次:国嘉士朝光,大德世远芳,启绪承鸿业,丕振安兴邦,作述遵先制,典谟垂后昆。 15、临澧尹氏 始祖元敷公,原居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宣化乡义平里水东团永兴堡,子克渊迁居临湘方道山。传至绍熊,迁居湖北五峰渔洋关;绍经迁居湖南石门北乡深溪河清水湾。再传至世旺公,由石门迁居临澧官亭塔林家桥。2001年林家桥家房纂有族谱。 林家桥老派:惟绍再胜祖,世上太正儒,忠相达治道,大德开化天。 16、石门子良尹氏 明洪武时自江西吉水迁此。 17、桂阳现田尹氏 始迁祖廷举公,北宋天圣元年(1023)自陕西长安迁居桂阳,落籍坛山岭背之白田,孙叔振,开基现田,六传衍为四房,至今族人约8500人。 18、桂阳尹氏 始迁祖少伍郎,讳惟贞,南宋末年由江西泰和鹅颈丘迁居桂阳北乡,卜居开基冲,今属板桥乡今堂村。至今族人约600人。 19、新晃尹氏 邵阳始祖嘉志公,元末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五十四都牛星圳迁居邵阳县太平里洞霞村,今属邵东。递传至显渭公,字镇雍,清道光末年因经商自洞霞迁居新晃。洞霞尹氏族谱始修于清嘉庆元年(1796),咸丰十一年(1861)、1928年、1992年续修,2000年新晃独修,其时人口888人,班次同邵阳洞霞尹氏,即为: 班次:太再添源仲,世代兴文武,安乐思名道,显荣庆国祚,德修纪寿传,功懋宗周辅,芳矩遇隆朝,洪勋承盛祖,忠孝家应大,诗书泽孔长,群伦咸惇叙,百叶履平康。 20、宜章岱下尹氏 明正统时自茶陵迁此。 21、嘉禾平田尹氏 迁湘始祖实通公,籍名登辅,江西泰和人,宋高宗时进士,任湖南蓝山知县,卒于官,葬东乡长溪。其子幼四郎守居于此。数传而移居今平田区尹家。后人分布于湾里、赵家岭、龙眼坪、年塘及蓝山石姑塘、侯坡,常宁吴家冲、荷叶塘等地。 22、蓝山凤感乡石虎塘尹氏 始迁祖万兄,由嘉禾尹家迁此。至1931年,凡10户,男27人,女25人,共52人。 23、新田崇益乡尹氏 始迁祖崇曙、崇儒,清时自桂阳县徙居新田崇益乡。至1948年,崇曙公递传7代,共160人,宗祠在福泉江,族人分布于上流洞、福泉乡等处;崇儒公递传7代,共36人,族人分布于永、桂、城等处。 24、麻阳兰村尹氏 祖籍江西吉安府圳坎上,明洪武年间徙湖南沅州府榆树湾(今怀化市),继迁黄金坳江口浣,后又迁凉亭坳居住。1951年土改时,因尹姓有田在大坳,故迁大坳桐坪定居。分布于兰村、高村、江口墟、隆家堡等地。至1994年,共360人。 班次:绍德承先续,文明列相贵,宏彩厚自重,忠善福悠全,大启孝阳业,金华遗泽长,理学万邦庆,光辉定桢祥。 25、长沙乌山尹氏 始迁祖铉公,北宋大儒程颐门人尹焞之孙,于南宋中叶由河南迁楚南,隶籍善化。1933年四修宗谱。 26、浏阳尹氏 始祖思贞公,谥简,子二:愔为北派祖;憶为南派祖。憶公四传至雍京公,仕南唐,从边镐取马氏,封衡山伯,子三:翼飞居攸县洴田;鹏飞于宋初仕大司马,居酃县留田;雄飞,宋初仕嘉议大夫,开基于茶陵火田,子二:昉公、昭公,昉生三子:晋、革、豫,晋公传八世至宣、安二公。宣公六世孙智高公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茶陵火田迁居浏阳西乡镇头市华山,为浏西尹氏长房肇基祖。安公十三世孙天爵亦于明成化五年(1469)迁居华山,其子兴公徙居顾村,为浏西尹氏二房肇基祖。族谱始修于宋嘉定年间,清乾隆十五年(1750)七修,咸丰元年(1851)八修,1923年九修。明正德间建宗祠于火田。 27、湘潭朱亭、衡山白果尹氏 始祖思贞公,唐开元间封天水郡公,生二子:长愔为北派祖,次憶为南派祖。愔二十传至雯公,于元季由河南迁湘潭,占籍朱亭,为湘潭朱亭始迁祖,今属株洲;憶二十传至震公,于明洪武六年(1373)自浏阳徙衡山尹家町,为衡山白果始祖。清光绪十三年(1887)湘、衡二邑六修族谱。 行派:家之秀发,自周建勋,洛传理学,楚萃人文,名贤永吉,盛代宣勤。 28、湘潭水口尹氏 愔公六传至晖公,居河南洛阳江夏,二十三传至雯公,元致和间因避陈友谅之乱,自江夏迁居湘潭朱亭,派分龙、凤、麒、麟四房。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宗祠于水口。康熙五十九年(1720)一修族谱,乾隆三十九年(1774)、乾隆四十八年(1783)、嘉庆十一年(1806)、道光二十五年(1845)、光绪十三年(1887)、1920年、2003年续修。族人分布于宁乡、湘乡、衡山、茶陵、攸县、邵阳等处。至1948年,已传24代,共5000馀人。 行派:万怀居国,于尹先笃,家之秀发,自周建勋,洛传理学,楚萃人文,名贤永吉,盛代宣勤。 29、湘潭竹埠、大坝垅尹氏 始祖雄飞公,北宋太祖朝官嘉议大夫,世居茶陵火田,雄飞生昉,昉生革、晋。晋公传至二十四世一仪公,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自火田徙居湘潭竹埠港陈家塘;革传至二十四世一进公,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自衡山七里滩徙居湘潭大坝垅。1933年竹埠尹氏三修族谱。 30、湘潭藷叶塘尹氏 始迁祖如新公,明洪武年间迁此。 31、醴陵樟树村尹氏 始迁祖宣公,明万历间迁居醴陵樟树村。族人分布于攸县。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人。 32、湘乡扬古峒尹氏 始迁祖必诚公,字天岳,明成化间由茶陵城北迁居湘乡侧水,复迁扬古峒。清道光十一年(1831)纂修墨谱,同治五年(1866)、1916年续修。 班次:天单百万兴,嘉世代乾坤,士乐敦本财,源裕循良明。功业恢先绪,文德毓群英,学优成大器,保定庆升平。 33、攸县新田尹氏 始迁祖天伦公,为唐思贞公二十五世孙,明洪武间由江西永新沙田迁居湖南攸县鸾山镇新田。自五世始支分八房,长、七房无嗣,八房外徙云南。明成化十八年(1482)始修族谱,清雍正七年(1729)续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三修,道光七年(1827)四修,同治七年(1868)五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修,1938年七修,1990年八修,1999年九修,其时人口3200馀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建宗祠于茶背冲。 班行(自十五世始):时思继祖,崇本立常,笃志昌泰,传世有光,衣冠济美,雍穆一堂,家传诗礼,国焕文章。 34、炎陵洞里尹氏 始迁祖祖盛公,宋隆兴年间自江西宁冈迁酃县霞阳洞里,今炎陵县沔渡镇洞里村。 35、炎陵上馆尹氏 始祖京公,为五代后唐时期衡山节度使,其子鹏飞迁霞阳上馆。后人分居于十都太坪、城东草坪、王家渡泷湖。 36、益阳县东长乐街尹氏 始迁祖文光公,明洪武年间自湖北江夏来县开垦而定居于此。 37、桃江桃林溪尹氏 始迁祖仕祖,字赞忠,明天顺二年(1458)由江西丰城县南门头迁益阳五里桃林溪,今属桃江。前与衡阳樟木乡白鹭江尹氏合谱,2004年独修支谱。 派语:伯志仕思大,万福兴调文,开宗功德盛,佑启嗣昌荣。祖泽源长远,光前裕后昆,联科登甲第,显耀振芳声。 38、岳阳荷塘黄沙街尹氏 始迁祖紫营公,明洪武六年(1373)自江西南昌府新建县铁树观迁居岳阳黄沙街廖家山,七传衍为三大房:璟公房居廖家山,景公房居周家冲,琛公房居黄沙街老街。1925年十修族谱。1994年修谱统计,璟公房时有1161人,景公房392人,琛公房2770人。 字派(以思贞公为一世,自三十世始):志、万、宗、大、祖、有、兴、隆、应、登、文、仲、世、启、邦、家、开、运、发、大、克。 39、华容蔡田铺尹氏 先世自邵阳迁宁乡八都二亩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贵忠迁华容。今族人分居许沟、白鹤窖等地。 派语:鼎南才应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顺,崇善祚昌全,大显华邦业,宏开振恢先,端厚培吉庆,肇隆世德延。 40、华容万圣堂尹氏 始迁祖友高公,原居宁乡一都关帝庙杨鹤冲, 1935年迁居华容万圣堂。 长房派语:仕知汤铭新,一仁光世运,炳蔚启宏规,继嗣文华盛,周监佐中兴,生甫延余庆,繁昌应治隆,孝友为家政。 来源:寻霖编著的《湖南氏族迁徙源流》 |
|
来自: 田中郎7cow3q7x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