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第三次战争文字与图解

 轻风无意 2019-05-17

第二次俄土战争后双方于1700年订立《君士坦丁堡和约》,俄国战领亚速,打通顿河,取得了进入亚速海的立足点(这个可以看我上一期发文的图三)。但是此时瑞典准备入侵少俄北方,彼得一世不得不回军对付瑞典。

背景:(1700-1709)沙俄多次与瑞典军战斗,最终在1709年,彼得一世集结4.2万人与3.2万人的瑞典军激战于波尔塔瓦(见图一红点处),瑞典查理十二世惨败且往北的道路被截断,只能向南逃往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第三次战争文字与图解

战争前奏:1710 年11 月, 土耳其在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的唆使下,同时土耳其也与奥地利达成了和解,为了挽回在《君士坦丁堡和约》中遭受的损失,对俄宣战。土耳其陆军与海军从海陆双个方向包围亚速(见图二绿色箭头为土军进攻方向),并攻占亚速,将两国国届推向内陆。

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第三次战争文字与图解

俄国反应:土耳其的进攻让俄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因为当时俄国同瑞典的战争还在进行。俄国统帅部在制定战争的战略计划时, 考虑到了三点。一是土军的陆军和海军主力均在亚速,俄军兵力不足,直接进攻亚速可能失败。二是考虑到土耳其控制下的巴尔干半岛各国人民已经把获得解放的希望寄托在俄国对土耳其战争的胜利上,所以作出出兵巴尔干的决定。三是进攻巴尔干可能会得到当地人民的补给援助,会减轻俄军的后勤压力。

战争过程:为了赶在土耳其人之前到达多瑙河地区与当地的亲俄军汇合,5月27日俄军派出由鲍里斯·彼得罗维奇·舍列梅捷夫的骑兵部队向多瑙河进发,但是在5月30日渡过德涅斯特河后,舍列梅捷夫得知庞大的土耳其部队已抵近多瑙河, 遂率部返回雅西。(见图三黑色为俄军路线,黄线为土军进军路线)

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第三次战争文字与图解

6月30日,彼得一世抵达雅西。亲率主力(4万)沿普鲁特河右岸向前推进, 于7 月7 日到达斯塔尼列什特。7月9 日, 土耳其鞑靼骑兵部队和土耳其帝国精兵共17万包围了彼得一世的主力部队(见图四普鲁特河为红色,黄色地为彼得一世被围点)。多次进攻都未能攻下俄军的营垒,最终土耳其宰相同意进行和谈,彼得一世只要不做俘虏,同意归还一切占领地:亚速、塔干罗格、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所有的地,即通过两次远征亚速,与瑞典战役所赢得的全部土地。

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第三次战争文字与图解

战争结果:1711年双方订立《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