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生怨气,傲气生怒气, 傲气一来,福气必走...... (续) ——“前面讲的,怨恨恼怒烦产生的第一大缘由是:贪多、欲望大,求快,期望高!那产生的第二大缘由就是:傲气! 员工如不提升心性,只关注业绩,就象孩子没有正确的生命状态,只看成绩,而‘花未常开,月未常圆’,一旦业绩、成绩起伏大,怨气一定会在组织中蔓延,而怨气在家庭,在企业管理中,对效能的破坏性是极大的,即便表面上有些绩效,但这个果一定如‘昙花一现’般短暂! 而提升心性,持续拥有正向的生命状态,仁德与慈悲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可能吗?这用仁德与慈悲就能化解怨气吗?” ——“没有不可能,只是暂时人还未明理,试想一下,对于员工或孩子犯错,我们通常的念头,是不是领导或父母是对的,员工和孩子是错的呢?” ——“对啊,当然是这样罗” ——“如果你的念头里生出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一定是傲慢心,必然有傲气,而傲气与怒气、怨气是三胞胎,一个存在,两个必来,脾气一上来,基本上很难有好好说话的状态,对吗?” ——“啊......那应该怎么想?” ——“有人生病你是提着礼物去慰问看望?还是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怎么搞得,你怎么会生这个病......’?相信你一定会选择前者吧,那员工和孩子犯错,是不是好比 ‘生病’,你升起傲慢心,肯定语气好不到哪儿去;但你升起的是慈悲心,你一定会心疼他,会尽可能的帮他,而且会很有耐心,重复的帮,对吧?” 古人云,‘惟谦受福’,所以很简单,对方一犯错,只要把念头一变,生出‘我帮你’,怨气立马化掉,如果对方总是没改过来,而你念头里是 ‘我错了,我肯定是还没找到最好的方式来帮助你,让我再想想!’ 请问培养这样的心性,在组织管理中,还会有矛盾吗?” 一个人没有真正感受到对方的感受时,那与之关系必定断开链接,做出来的事,可能就是在不断发生冲突,‘行有不得,皆已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回到之前我说过的‘盯自己’,就是源自于老祖宗的话,给我们的启迪,句句是智慧啊! 当我们用仁爱、用慈悲感同身受对方时,就能‘文明’的把人‘化’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内圣才能外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