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远流长汉文化

 修身庭 2019-05-17

汉,最早指汉水,汉水源出陕西甯强县北的嶓冢山,初名漾水。因地段不同,汉水又有着漾水、沔水、汉江、沧浪、襄水、夏水等称谓,屈原〈渔父〉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沧浪之水即指湖北境内的汉水。

汉水由河流名称又引出许多地理上的称谓,如汉皋、汉中、汉阴、汉阳、汉口等。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汉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三国演义》中约有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黄忠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尤其诸葛亮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在汉中屯兵八年,度过了一生最呕心沥血的岁月,最终葬在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在古代,有天与地相互对应的地理观念,汉水处于天下之中,与天河对应。因此,天河被称为汉、云汉、银汉、河汉、星汉、天汉、汉津等,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陆机〈拟明月皎夜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述的都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分割在天河两岸,每年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一次。这一传说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据考证,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就源自汉水流域,黄帝之妻嫘祖曾游漾(汉水)忘归,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郑交甫会汉水女神是这一传说的进一步衍化,《诗经.广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其中的游女据说是汉水之神,也称汉女。相传周朝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到二位仙女,倾心相爱,就向二女索求玉佩,二女遂解佩与交甫,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这与牛郎织女传说描述的人神恋爱是一脉相承的。后以汉佩代指情人信物,如贺铸〈断湘弦〉:青门解袂,画桥回首,初沈汉佩,永断湘弦。

秦末,刘邦入关灭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刘邦起初心存不满,萧何规劝刘邦: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班固《汉书》)。刘邦自此屯兵汉中,采张良和韩信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终战胜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从此由一个局部地区的名称变成了国名,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为汉家除残去 (司马光《资治通鉴》),其中的汉室汉家都是指汉朝。

汉朝立国后,多次打败北方的匈奴,匈奴人闻汉兵莫不畏者,称以汉儿,又称好汉。当时的外族人称汉朝人为汉人或汉民,称勇武的汉人为好汉。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萧关路绝久,石堠亦为尘。护塞空兵帐,和戎在使臣。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诗中的汉人已经有汉族人的意思。到金朝,第一次把汉族作为正式族名冠于汉人,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汉族的投敌者被称作汉奸,后泛指卖国求荣、效忠外敌的叛逆者。

汉朝以后,汉人的语言被称作汉言汉语,汉末僧人翻译佛经,常以汉言胡言对照。到唐代,汉语一词已很流行,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同类的词语还有汉赋、汉学、汉风、汉字、汉节、汉书等,《汉书》是东汉班固撰写的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极受文人推崇,晋代李密《汉书》挂牛角,是历代名士所追求的风范。《汉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出使匈奴被禁,在北海持节牧羊,羁留十九年,后以汉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南北朝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称汉族男子为汉子,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北齐书》),显祖高洋任命魏兰根为青州长史,魏兰根坚决推辞,高洋为之大怒。后来汉子逐渐演变成一般男子的俗称,由汉子又引申出不少词语,如痴汉、疯汉、醉汉、懒汉、铁汉、硬汉、英雄汉、负心汉、男子汉大丈夫、饱汉不知饿汉饥等,不胜枚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