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 王维一首诗就是一波回忆杀,瞬间让人回到小时候那种纯粹纯真的年代,自然风物如此之美,到现在依然让人深刻。 宋代 枇杷山鸟图页 中国的美术真是一个大宝库,但似乎画和画之间也分了三六九等,比如山水画和花鸟画。 小时候被子上灿若红霞的花和蝴蝶,搪瓷脸盆上明艳艳的牡丹、孔雀,到后来就电视背景墙上大幅荷花、梅花……以现代人的审美来说,简直是“天雷滚滚”,俗到家了。 很多人基于这一段记忆,从此就将中国花鸟画打入了“冷宫”。后来水墨山水画流行开来,俨然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而曾经辉煌了千百年的花鸟画,似乎成了“俗套”的代名词。 在历史上,作为和“山水”、“人物”三足鼎立画界的“花鸟”类,绝对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仔细欣赏。今天就随安然一起来看看中国花鸟画的真面目,我保证你看完之后,一定会重新喜欢上花鸟画。 清·李鱓 《五松图》 古代花鸟画的内容主要是各类动植物,细分的话就包括花卉、蔬果、畜兽、草虫、翎毛、鳞介(泛指各种水生动物)等,内容相当广泛。 先来欣赏一下。 清 恽寿平 花鸟图册之一 近代 陈之佛 竹雀 大自然活跃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清新活泼的,萧条阴郁的,欣欣向荣的,粗狂的细腻的诗意的……画家们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通过画面的内容来表达主题和意境。 宋 马远 梅石溪凫图 清 朱耷 鹰 而这份意境,可以给欣赏者一种超然于物象本身之外的诗意的情境,以独有的魅力把人引入一定的意境里,让人浮想联翩,引起人的共鸣。 就如诗人写诗,书法家写字一样,画家笔下,就是用图画来宣泄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塑造另一种美感。 | 花鸟画的萌芽期——魏晋 | 这时的花鸟画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存在,如《洛神赋图》,人与自然背景融为一体,细节丰富,整体自然,富有意趣。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汉末魏晋六朝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又是精神上最自由,最解放,最富于智慧和热情的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此时花鸟画虽然没有独立成科,但理论基础已经夯实。 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里,便可窥一二,如竹林七贤、顾恺之、谢赫、张僧繇等。 | 花鸟画的形成期——唐代 | 唐: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花鸟画得意独立成科。受到当时的宫廷贵族们的喜爱,大多用于屏风壁及团扇上作为装饰。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主要以工笔画为主,画家们也都十分注重观察和写生,追求神似与真实,以“秒得其真”为最高境界。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仙鹤画得惟妙惟肖,极具神韵 中唐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花鸟画家是边鸾,擅长画花鸟折纸,折枝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这一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 边鸾《梅花山茶雪雀图》 五代十国:到了五代时期就涌现出了很多花鸟画高手。黄荃和徐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两人在风格上有着鲜明的不同,人们用“黄筌富贵,徐熙野逸”来形容他们。 黄荃是正宗的翰林图画院一派,继承了唐代宫廷富贵的风格,倾向于栩栩如生的写实画法,色彩鲜艳,细节真实。 五代 黄荃《写生珍禽图》 徐熙则无意仕途,经常游览与山间田野,他的画则偏向于用写意的方法抒发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五代 徐熙《雪竹图》 这个时候,花鸟画就出现了工笔和写意两大分支。画家们开始借大自然的生命信息来表达艺术家自我生命信息,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花鸟画在对生命精神追求上的一个飞跃。 | 花鸟画的成熟期——宋元 | 宋:到了宋代,建立的画院制度,画家的地位提高,花鸟画自然越发成熟。 鼎鼎有名的艺术皇帝宋徽宗本人就是个中高手,他的《瑞鹤图》、《芙蓉锦鸡图》都是相当出色的画作。 北宋 赵佶《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不仅是行家,也是还很龟毛,要求严格的很——他要求画院的画师们对画的内容实事求是,在现实中都要有据可考才行。既然皇帝老子是书画行家,下面的人自然没法摸鱼了,如此一来北宋这一时期的画作,都有着明显的严谨之风。 北宋 赵佶《瑞鹤图》 宋徽宗还喜欢在画上题诗,也影响了之后的传统绘画,形成“诗、书、画”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到了北宋中期,以苏轼为中心,文同、李公麟、米芾等人为代表的文人名士们开始追求以物写情,托物言志,于是有格调有风骨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等题材就大量涌现,开拓了花鸟画的新意境。 四君子画 文人雅士的追求,挖掘和体现了花鸟画蕴含的生命精神,写意花鸟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宋 文同《墨竹图》 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上一枝劲竹傲立于千仞悬崖,尽得“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之境界,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被一枝竹子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看来,依然令人振奋。若挂在家里,审美也会慢慢提高吧~ 元:至于元朝,这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元代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是“元四家”即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他们视绘画“性灵的游戏”,用以自娱抒发性灵的手段。此时人们更多的追求“写意”,而逐渐摆脱“形似”的局限。 元 倪瓒《梧竹秀石图》 另外还有赵孟頫、李衎(kàn)等画家提倡水墨梅竹,由于梅竹不畏严寒的特点与士大夫清高的品格相符,梅竹题材在文人中广泛流行,用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元 王冕 《墨梅图》 我们熟知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就是元代画家王冕的诗句。 | 花鸟画的新变期——明清 | 明:明代的花鸟画也卓有成就,徐渭的淋漓畅快,陈道复的隽雅洒脱,代表了文人画的两种不同风格。 徐渭的画,造型、用笔大胆豪放,苍劲奔放,风格非常鲜明。 明 徐渭 《黄甲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陈道复的画用墨浓淡交汇,富于变化,看起来格外雅致。 明 陈道复《墨花八种图》 明代的画家还有我们熟知的以唐伯虎、文徵明、边文进、孙隆、林良、吕纪等等,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 边文进《竹鹤图轴》 清: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和扬州八怪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犹如一面面的旗帜,代表了花鸟画的里程。 清 金农《梅花图 》 清 郑板桥 墨竹 清 朱耷《鱼》 朱耷就是鼎鼎有名的八大山人,他的画特别有意思。画面上几乎所有的的动物眼珠子都往上翻,一副睥睨万物的眼神,格外有杀伤力 清 李鱓《松鹤图》 清 李瑞清《松梅》 而且到了清代,西洋技法的传入,水墨与写意内涵更加丰富。清初画家恽寿平甚至还开创了“没(mò)骨法”画花卉,即直接用颜料绘画,不用墨线勾勒,用色清丽淡雅,比较“小清新”,被誉为“写生正派”。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之一 他的花鸟画,有一种平静柔和的唯美之风,仿佛能让人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很适合作为居家挂画。 当然了,说起清代画家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个外国人——郎世宁。这个传教士到了中国,教没传多少,反而成了乾隆的御用画师,也是很迷的。他将西方的光影、透视等概念传入宫廷绘画,使画面上的动植物有了很强的立体感。算是开创了中国花鸟画的另外一个分支。 清 郎世宁 《锦春图》 近现代:到了现代花坛里,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这些大师也为中国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到了解放时期,花鸟画家陈之佛的作品也堪称经典,都是可以闭着眼睛往家里扛的那种,唯美、柔和、用色典雅,画面栩栩如生,生机勃勃,自有一番情趣。 陈之佛的芭蕉花鸟图 齐白石的虾 看了这么多,你对中国的花鸟画是不是有所改观了?我自己也通过这一番梳理,才越发觉得咱们中国几千年的美术积累,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回想起以前的中式家装,要么就是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画,要么就是一些抽象、几何之类的图案,而真正的有生活意境,有自然之气的花鸟画,则寥寥无几,不禁为之惋惜。 当很多人还在苦恼怎样才能不浮夸,不俗气地表达中式意境的时候,中国古典的花鸟画简直就是一个大宝藏啊! 工笔的,写意的,工笔兼写意的,任君挑选。 从配色,到构图,从画面内容到意境表达,这些大自然里的景物,让人从心底升起一阵亲切感,比起缥缈冷清的山水,这样的画面内容大约更容易引发人的联想。 田野,山间,草原、森林,天空,大海……广阔的天地,自由自在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自然,正是因为自然界里有这些鲜活美好的生命啊!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