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看中了邢岫烟,想许给自己的侄儿薛蝌。 这是件非常好的婚事:邢岫烟家贫寒,只能投靠邢夫人,邢夫人为人吝啬,不讲亲情,视兄嫂侄女为负担,薛家虽然败落了,但是与一般人相比,还是大富之家,邢岫烟与薛蝌先前在来贾府的路上便已认识,心中大约也满意。邢岫烟固然如闲云野鹤般恬淡清秀,宝玉也说薛蝌"倒像是宝姐姐的亲兄弟",相貌端正、秉性忠厚。天生地设的一对好夫妻,按说这婚事是一说就成,没有什么麻烦的。 可是薛姨妈就很谨慎:首先谋之于凤姐。薛家有薛家的打算,邢家有什么想法,也得事先弄清楚:薛姨妈自己就不乐意把女儿许给门当户对的商户之家,一心想成就金玉良缘,傅秋芳的哥哥因为妹子长相出众,就奇货可居,一心想利用妹子的婚姻攀附权贵,哪怕拖成老姑娘也绝不将就,谁知道邢家对邢岫烟的婚姻有没有其他打算?亲戚们一起住着,有些话说破了,万一不成就尴尬了。 邢夫人为人冷漠缺少亲情,也没有操心过邢岫烟的将来,有薛家这样的大富之家把侄女这个包袱甩出去,有什么不乐意的?贾母就是看准了这一点,硬作了保山,果然邢夫人满口答应。 亲事成了,事情还是有很多:薛姨妈道:但只一件,老太太既是做媒,还得一位主亲才好。”贾母就派了尤氏负责:咱们家的规矩你是尽知的,从没有两亲家争礼争面的。如今你替我在当中料理,也不可太啬,也不可太费,把他两家的事周全了回我。 虽然荣国府主事的是凤姐,可是婚事礼节繁琐,邢夫人是她的婆婆,薛姨妈又是她的姑妈,难免掣肘,尤氏性格温和,做事妥贴周密,又是贾珍之妻,宁国府当家人,正经的诰命夫人,无论是身份地位办事能力,都是极其合适的。 把这些麻烦事处理完了,邢夫人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把邢岫烟从大观园里接出去:因为按照规矩,女方没结婚前不能住在婆家。只是因为邢岫烟其实是住在贾府,不是薛家,又没有与薛蝌见面,贾母做主才没有搬出园子去。 所以兴儿与二姐聊天时,说老太太看准了林姑娘做孙媳,只是年纪小,大了一说就准成是有道理的。 贾府虽然是功勋世家,可惜已经没落,急需转型,贾敏嫁了探花郎林如海就是明证。贾珠娶了清贵之家的李纨,顺利进学做了榜样(生病去世是另一回事),贾宝玉的亲事未必不是林家这样的公侯世家兼书香门第。 贾母接黛玉进京,就是因为她年幼丧母,虽有父亲,终是男人,难免粗心。如果早早订了亲,要避嫌,黛玉就不能住在贾府。她年幼体弱,正需要贾母悉心照顾,不在贾府能去哪儿呢?交给谁照顾贾母能放心呢? 再者,一个是她的孙子,一个是她的外孙女儿,即使贾母有意,也不会随意拉郎配,连赖大家的,都知道即使是奴才好歹一辈子的事情呢,宝黛青梅竹马秉性相近,固然好,但少年心性不定,老祖宗又没开上帝视角,也不能认定他们成年后就一定情投意合,湘云小时候跟宝玉也是最亲厚,长大了终究还是疏远了,直斥人家说混账话。 可是还没有等到宝黛长大,薛家就进京了,王夫人相中了更合她心意的宝钗,搬出金玉良缘,老太太可以不理睬,贵妃赐双,就不能不有所回应,老太太也没有办法一说就准了。 元春完全可以把话说明白了,贾府不可能不照办。可是那是她的娘家,她不乐意以势压人,给了贾母充分的尊重,所以贾母也不会硬要撕破脸,只委婉地以不易早娶回绝,所以贾母自己也没办法立马打脸给宝黛定亲,再说了,要定亲事,必得有与贾府身份地位相当的人做媒主亲,一边是老太太,一边是元妃,出力不讨好,谁会出面触这个霉头呢?老太太总不能自说自话,自己操持亲事吧? 老太太自认身体硬朗,能护着这对小儿女几年,所谓事缓则圆,等上几年,宝钗的年纪大了,并不是非宝玉不嫁,不管是金陵薛家,还是京中的王家,如果物色到合适的人选,薛家也不会吊在贾府一棵树上,贾母给宝黛定亲的理想时机,大约是宝钗已嫁(灭了王夫人的想头),宝玉最好能进个学啥的(称了贾政王夫人的心),黛玉及笄(结婚条件全方位齐备),这个时候提出来,不失和气和睦,才是最稳妥的。 只是贾母低估了薛家的执着,薛姨妈王夫人已经就金玉良缘私下达成了默契,贾母在等,等待最好的时机下手,王夫人也在等,等贾母年老昏溃不能理事,等不起的不是宝钗,恰恰是黛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