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丽 文, 张晓鸣 配图)
阅读我们居住或曾经居住的这个城市的怀旧文章和老照片,到我们回忆自己的往日时光,就像一份报纸上的两个内容不同版面,似乎找不到时光的缝隙。相册《温暖的回忆》里记录了我们----一群特殊年代的同学的往日时光,我们曾经同窗,同桌,同行,从童年到青年。它又让我们回到原点,去寻找梦境中的儿时往事。也许但是,生活中没有也许。 我 们 的 相 册王心丽
路旁的悬铃木脱一次皮长一岁,落一次叶长一岁。路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路边的房子和院落的墙壁也被涂上了统一的颜色,遮盖了从前的颜色。路上来往的汽车比从前多了很多,要看红绿灯才能走过马路,只有悬铃木枝叶间洒落的阳光依旧,有风吹来光影和枝叶一起摇曳晃动。
(颐和路的行道树枫杨,俗称德国槐,很具民国风,遒劲黝黑的枝干与油绿的树叶相配特别有精神,颇有画意) 不看相册里的照片,谁会相信半个世纪的光影已从我们身边划过,我们已穿越了半个多世纪。
(颐和路 原来很安静的一条路,现在车水马龙,也安装了交通信号灯) (颐和路 这个片区规划建设于三十年代,是南京最具民国风的历史街区) 第一天上学聆听校长讲话情景,九月的天空多么蓝,五星红旗在本部教学楼顶高高飘扬: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喜悦,白衬衫、蓝裤子,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郭沫若词、马思聪曲一切好像都在昨天。 (从琅琊路小学出发,经琅琊路、莫干路,横穿北京西路,进入玉泉路,走到坡顶就是29中学 ) (29中学教学区。花架廊原来是平房教室,后面则是篮排球场) (左侧,依然是教学楼; 右侧,平房教室已经拆建为花廊) (校园西部深处的小楼,原来是教室办公,外语 语文 数学 体育教研组也在这里,成筐的排球都堆在这里,造就了29中排球的辉煌成就……) 相册中珍藏了我们成长的岁月1963——1974,珍藏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室、我们的班长、路长;珍藏了我们的地图,瑯琊路,玉泉路、北京西路、西康路、颐和路、天竺路、马鞍山、宁夏路、牯岭路、珞珈路、灵隐路、普陀路、莫干路、江苏路、宁海路,曾经居住玩耍的院落和写作业的窗口。 (颐和路 这里的多数建筑与院落被列为不拆除保护范围) (左侧是江苏路,右侧是宁海路,建筑原来是交警五中队办公地点) (鼓楼区图书馆,坐落于颐和路 宁海路 江苏路 山西路 四卫头 珞珈路交汇中心,现在改为先锋书店) (宁夏路向西南走,与西康路相接。西康路为南北向的一条弯曲的道路……) (牯岭路 许多同学住在这条路上。这是与西康路相接的路口,一直往前走,路过赤壁路 珞珈路 颐和路,从灵隐路右拐,走到路头就是琅琊路及琅琊路小学了) 我们清晰地记得谁谁哪年转学过来,谁谁哪年转学离开,谁谁中途转学离开,又转学回来。 (普陀路 小院子里的植物繁茂,不进入不能完整欣赏建筑。) (普陀路 现在这些院子森严壁垒的,原来可是同学们可以串门玩耍撒野的地方…… 爬墙、上树、和泥巴、玩弹弓、做链条抢……) (天竺路 围绕着琅小的一条路。以前,没有这么多车的时候,也是放学后的球场) 我们是特殊的一代人,WH.DGM的红色浪潮和白纸黑字的大字报席卷了我们的童年时光,覆盖了我们本该多姿多彩的青春、多姿多彩的理想,所有政治口号,所有的口诛笔伐都同我们的生活相关联,父辈命运浮沉不可避免地波及我们。紧扣的衣领和袖口封闭了少男少女悸动的情怀,从瑯琊路小学到二十九中学我们同窗十一年,以致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深深的遗憾。我们是穿布衣布裤、吃定量长大的孩子,四分钱一根的马头牌冰棒也是美好的回忆。人只有一次青春,可我们没有珍惜一说,只有把火红的青春献给革命,献给党的誓言和口号。
(牯岭路 梧桐树,也叫青铜) (颐和路 原来颐和路的院墙与院门各具特色,很好看,现在被修葺成一个模样了,有点遗憾) (北京西路 宁海路交汇路口,左侧是北京西路,右侧是宁海路。) (宁海路,拓宽的道路将院落的空间占据了,围墙只能贴着楼房砌了。原来这个院子也很好玩……) (这个院子也是,宁海路拓宽,院落空间都成了人行道与慢车道。) 在学工、学农、学军的轮转中度过了小学高年级和整个中学时代,我们学会的第一句英语:Long live Chairman Mao!高声用英语喊出Chairman Mao teaches us: Never forgot class struggle. 我们的语文知识来自《毛选》,来自'活学活用'。 (北京西路是南京著名的林荫道路,夏季的林荫很特别,冬天的雪景也很好看) (北京西路,这个院子也是男同学们撒野玩耍的好去处……) 走过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只有承受和承担的我们,经历了一波又一波时代浪潮的冲击、荡涤,或顺流,或搏击。我们活着,又从各自的路径汇聚到一起,在午后斜阳的光辉里,抱团温暖,回忆我们难以拒绝的回忆,互道一声保重,愿往后岁月安好。
(2015-07-20/ 王心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