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王国 第一次遇见这精美绝伦的芙蓉花,是在十多年前的一次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写生采风之旅,第一次去人多,对所有的花卉植物都很新鲜,算是走马观花的看,没怎么动笔画。前年带学生去西双版纳植物园写生,也是在画完其他花卉之后,快结束之时,才匆忙去画了二张,记得当时还没太引起我的重视。这些花全是吊着的,也称为吊芙蓉,与我们平日里看到的木芙蓉完全不一样,开始看着有点不习惯,也许由于这点不习惯,也许西双版纳植物园里的花卉植物太多了,当时也没好好去画它。 今年二月,我再次带领学生团队走进华南植物园写生,我记得我们画完兰花之后,就去画非洲芙蓉了。因为之前已经踩好点了,但当我们再次把沉重的画具放下后,还是发出一片惊叹赞美之声,实在是很美。尽管此时,天空也不作美,偶尔下点零星小雨,许多的花已经枯萎败落了,像害羞的姑娘,个个都把头低下去,很难为情的样子,对于我们而言,确实楚楚可怜的喜爱。其实,只要有一部分芙蓉花还在开着,我们就很高兴,很知足了。 大家一直感觉看不够,拍了许多照片,围着那片非洲芙蓉花圃绕了不知多少圈,大家如一个个少年,心花怒放式的,与那阔大的叶子,与那胭脂色花瓣,我看几乎都要融为一体了。我也似乎沉浸在一片春色里,看那最后一片花瓣偷偷掉入地上的草丛中,像秋风落叶,那样洒脱,虽是无情地败落下去,却是找到了心仪已久的归属。或许,在文人的情怀里,这花,这景,更像是涂了一层伤痕的旧梦,无声无息的来也无声无息的去。这场景,只有在芙蓉园圃里才有,这场景,只有在我们的画纸上才有。还没动笔,我的脑海里,已经浮现了许多关于吊芙蓉的构图和“春携花来”的诗篇。 我一直认为,写生,就是写意,写胸中臆气,触此景此情,这是写生的一种境界。如果对自然,对眼前的物象没有一种怜爱,没有一种情怀,没有一种敬畏,是画不好写生的。写生不是画照片,更不是画标本,而是要有感而发,根据的你的主观感受,找到最美的点,找到最好的结构与辩证关系,才能将眼前的种种物象很巧妙地迁入你的画纸上。东晋顾恺之的所谓“迁想妙得”即是此意。古人这一“观照自然”,在“迁想”与“妙得”的完美结合下,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与审美标准。 非洲芙蓉属梧桐科,高可达15米,树冠圆形,枝叶密集,树枝呈棕色,叶面质感粗糙,叶缘有锯齿,掌状脉,花从叶腋间伸出,伞形花序,一般冬季开花。我们对非洲芙蓉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利的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写生状态,并如何准确地画好非洲芙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面对这么多花和叶,怎样下手?成为我们写生首要的一个难点。我曾多次对学生说,写生即写“意”之美,在似与不似的万般揣度之中求得一线生机。 有了诗情,找到物象之中的乱象,并有了反复揣测的前提,我们便可大胆下笔,如何在一波三折,轻重缓急,峰回路转中杀出自己的个性,不可一蹴而就,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 峻岭千山,流水为琴,云雾无踪,但知音可觅。画外人终是不知,此花无影,借一处沧海桑田,无意中可大浪淘沙。游刃之余,浑然不知画外即是一片桃源。 ——未君笔记 『写生作品赏析』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1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2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3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4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5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6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7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8 毛笔 生宣卡纸 非洲芙蓉写生作品9 毛笔 生宣卡纸 未君 未君,1973年出生,湖南益阳人,诗人、北京职业画家,九三学社社员。 先后毕业于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曾任教于广州大学,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班班导师、特聘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协艺委会委员、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院长。 长期倾心致力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研究方向包括中国重彩花鸟画、重彩山水画、中国书法,以及中国古代画史与中国绘画美学。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人民日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生活》《艺术界》《美术》《书画世界》《美术大观》《新视觉艺术》《画界》《中国书画报》《艺术中国》《美术报》《艺术界》等刊物。 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有获奖,作品被外交部门、中央军委北戴河办事处、香港特区政府、厦门美术馆、银川美术馆、武进博物馆等单位及私人收藏。有文学集《欲望的城市》及《未君花鸟画作品精选》《名家未君工笔花鸟》《未君作品集》《未君画集》《未君白描花卉》《未君书法集》《紫陌醉羽》等十余种著作。 『写生花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