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古琴的琴材G171

 伟天英 2019-05-17

顾博士讲传统古琴斫制技艺G171:乐舞画像石之四

小编所撰原文,发表于河南博物院网站《每周一品》栏目。

传统古琴的琴材[34]

琴材(不包括髹漆的材料)的选择是斫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古琴的结构稳定性和实用性,还会对古琴的声音品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历代斫琴师都对琴材的选择非常的重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琴材选择传统。

一、古代文献记载的琴材

面板和底板用材。春秋《诗经·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指出椅木、梧桐木、梓木、漆是制作琴瑟的材料,自汉代起斫琴基本已经认可使用梧桐木做面板;汉代傅毅《琴赋》“图兹梧之所宜,盖雅琴之丽朴,乃升伐其孙枝”,进一步强调古琴的面板要用梧桐树的孙枝(一般指树枝),并强调用生长在山石之上的梧桐树的朝向南方的孙枝,汉代《风俗通》和曹魏嵇康《琴赋》以及以后的文献也多要求面板用梧桐树的孙枝,因梧桐树孙枝的材质要较树干密实,说明自汉代起就要求面板用木材的材质要疏松,但又不能过于疏松;唐代李勉《琴记》“其身用桐木……其底用梓木”,明确古琴的面板用梧桐木、底板用梓木,之后的文献中基本都要求面板用梧桐木、底板用梓木,如宋代《碧落子斫琴法》《琴苑要录·琴书》《太古遗音》《洞天清禄集》以及清代《与古斋琴谱》等等;《太古遗音》“琴不必桐梓,惟木液既竭,浊性去尽皆可选用”,认为只要木液已尽除梧桐木和梓木外的其它木材也可作为面板和底板的用材;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又尝见越人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明确杉木可以用来做面板;《琴苑要录·琴书》《斫匠秘诀》《洞天清禄集》等文献提出面板用木材要软硬适度、材质密实、纹理细密顺直宽窄适当、无节,底板用材要木液除尽、避其心材,“惟要紧缓得所,木性条直,阴阳相向,底面无节,是为斲琴之妙术也”;《琴苑要录·琴书》《梦溪笔谈》等指出面板用木材要“轻松脆滑”、“举则轻,击则松,折则脆,抚则滑”,不能过于坚硬,也不能过于松软,过于松软会使声音虚,这一选材标准为后世所接受。

附件用材。嵇康《琴赋》“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指出以玉做琴徽;唐代赵惟暕《琴书》“临岳承露用枣,唇用梓”,指出用枣木做岳山和承露,用梓木做龙龈;《碧落子斫琴法》“古者琴徽皆以玉为之,取其珍确洁白,则点无所染。今之并用金石螺蚌之类也”,指出玉、金、石、螺、蚌等都可用来做琴徽,其中玉洁白无瑕做琴徽最好;《琴苑要录·琴书》“焦尾、临岳及贴池木,皆用降真香或紫檀、金线木,今时鲜得,但用花梨木或深紫色者代之亦可也,惟贵一片剜就为佳。侧用胶漆粘之。凤足惟用大黄杨木或有黑鹊班者佳也”,指出用紫檀等硬木作岳尾、贴池木,用黄杨木作琴足;宋代冯元《广乐记》“轸以竹,取岁寒不改也;徽以玉,取贞清洁白也;首尾用枣木,取赤心若君臣相诚信也;足用黄杨,象凤足也”,指出琴轸用竹、琴徽用玉、首尾的附件用枣木、琴足用黄杨木;《梦溪笔谈》“瑟瑟徽碧,纹石为轸”,指出玉、石可做琴徽和琴轸;宋代朱长文《琴史》“其所饰之材,以枣、以黄杨、以玉、以金、或以竹,枣赤心,黄杨正色,玉温,金坚,竹寒而青,皆君子所以比德者也”,指出琴的附件可以用枣木、黄杨木、竹、金、玉等材料;宋代陈旸《乐书·琴制》“底板有凤足,用黄杨木,表其足色本黄也。岳山若山岳峻极,用枣木,表其赤心也”,指出琴足可以用黄杨木,岳山可以用枣木;《太古遗音》“临岳承露用枣木,唇用梓木”“徽系于木,所以示其明莹。玉为上,金次之,螺蚌又次之”,指出岳山、承露用枣木,龙龈用梓木,琴徽以玉为上、金次之、螺蚌又次之;《洞天清禄集》指出琴足、岳山、琴轸、焦尾宜用枣木心、黄杨木或者乌木;《与古斋琴谱》指出岳山、龙龈、承露、龈托、轸池底木要用紫檀木、枣木等材质坚硬的木材,琴轸最好用紫檀木,螺甸醒目、颜色光彩亮丽还能反光适合做琴徽。

二、传世历代古琴实物的琴材

笔者通过查询现有文献,共搜集整理到157张有明确年代的传世历代古琴实物的琴材资料,其中唐代17张、宋代33张、元代10张、明代68张、清代29张,详情见表1。面板用木材,有梧桐木和杉木两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梧桐木,均自唐代起就开始使用;底板用木材,主要有梓木、杉木和梧桐木三种,其中梓木占大部分,梓木和杉木底板始自唐代起,梧桐木底板始自宋代;面板和底板用木材的年轮线,有较密的、也有较疏的,有较均匀、也有差别较大的,有经过髓心的、也有不经过髓心的,说明古人对面板和底板用木材的年轮情况和心材边材不是太重视;面板用木材的纹理,多数都比较均匀、顺直;琴徽用材,绝大部分是蚌,其次是金,还有少量的玉、翡翠、铜、石、玛瑙、瓷、银等;岳尾用材,绝大多数岳尾的材料一致,以檀木、红木等硬木材料为最多,还有部分的枣木、酸枝木、花梨木等,另外有少量岳尾材料不一致,其中岳山材料有水晶、玉、象牙等;琴轸用材,以玉为最多,部分为红木、象牙、牛角等,还有少量的玛瑙、檀木、竹、乌木、烧料等;琴足用材,以玉为最多,部分为红木、檀木等,还有少量的牛角、乌木、象牙、玛瑙、牛角、酸枝木等。

传统古琴的琴材G171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河南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 1996:164.

[2]南阳汉代画像石编集委员会编.南阳汉代画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图479.

[3]李荣有.汉画中的乐器图及其文化价值[J].中国音乐,2004 (4).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中国古琴珍萃图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24.

[5]王子初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144.

[6]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中国古琴珍萃图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7.

[7]王子初.马王堆七弦琴和早期琴史问题[J].上海文博论丛,2005(4):40-45.

[8][9]郑珉中.七弦琴的原始阶段初探:与吴钊君商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4).

[10][14][25]郑珉中.对两张“晋琴”的初步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4):3-16.

[11]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J].文物,1960(9):37.

[12][20][23][27][31][32]王子初.马王堆七弦琴和早期琴史问题[J].上海文博论丛,2005(4):40-45.

[13][21]《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1:204-207.

[15](清)张澍辑,方家常注译.诸葛亮文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0.

[16]杜兴梅,杜运通评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M].北京:线装书局,2011:52-54.

[17]郑祖襄.“徽”字与徽位——兼考古琴徽位产生的历史年代[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4). 27-30.

[18]王子初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278,279.

[19]高至喜,熊传薪卷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 湖南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211.

[2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中国古琴珍萃图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总论.

[2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10辑古琴专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4-5.

[26][33]郑珉中.七弦琴的原始阶段初探:与吴钊君商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4):1-6.

[28]丁承运.汉代琴制革故鼎新考:出土乐俑鉴证的沧桑巨变[J].紫禁城,2013(10). 46-59.

[29]郑珉中撰文. 故宫古琴图典[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7.

[30]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J].文物,1960(9):37.

[34] 顾永杰.简论古琴的琴材(一)[J].乐器,201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