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医药不分家,《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由于生活环境、物产种类以及丰富程度、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决定了不同地区人们的体质状况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种类、性质的疾病,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针、灸、砭、药、按跷等。 小编收集了12大经脉的中药规律,希望对您的复习备考,学习中医药有所帮助! 1 手太阴肺经 解析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 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耆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 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 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 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2 手阳明大肠经 解析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 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 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3 足阳明胃经 解析 补胃必须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 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 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 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4 足太阴脾经 解析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 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5 手少阴心经 解析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6 手太阳小肠经 解析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7 足太阳膀胱经 解析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 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 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8 足少阴肾经 解析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 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 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 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9 手厥阴心包经 解析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 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10 手少阳三焦经 解析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 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11 足少阳胆经 解析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12 足厥阴肝经 解析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