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很多人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这句话以为皇帝用这种特殊形式处死晁错是因为皇恩浩荡,让这位御史大夫死得体面一点,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晁错之所以穿着朝衣被处斩,那是因为整个斩杀事件太仓促了,晁错自己始料不及,想要置其于死地的人也是快刀斩乱麻,似乎容不得一丝拖泥带水。 为什么晁错会如此仓促被斩呢?这要从晁错极力主张“削藩”说起,只要一有机会,晁错就会向汉景帝劝谏削藩,汉景帝最终也赞成晁错的建议。但是,削藩就意味着严重影响,甚至是剥夺了那些藩王们的切身利益,地盘、钱粮和部队都被拿走,藩王们当然不乐意! 最先跳出来发难的是吴王刘濞和楚王刘茂,因为这两个藩属国最强大,他们联合了另外五个藩王起兵造反,历史上称之为“七国之乱”或“吴楚之乱”。 当七国联军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浩浩荡荡杀入京城时,汉景帝和群臣们开始慌了。以袁盎为首的大臣给汉景帝出了个馊主意:他们认为七国联军的目的是为了杀晁错,并没有真正打算造反,也没有能力造反。只要朝廷下令杀掉晁错,再撤回削藩令,那七国联军自然就退去了。袁盎是这么想的,大臣们也信了,汉景帝在手足无措的时候也只能狠心下令腰斩晁错。为了让造反的七国联军尽快撤军,皇帝和群臣都希望晁错能够早点被处决。 据史料记载,晁错是被骗到刑场的,他以为皇帝叫他去东市办事,谁知稀里糊涂的到哪里就被腰斩了。处死晁错非常神速,没有审判程序,没有下达和宣读判决书,也没有任何辩护的机会,甚至连换衣服的时间也不给,直接斩立决! 但是,他们太天真了,当晁错被杀以后,七国联军并没有撤军,反而得寸进尺。吴楚两国本来实力就非常强大,他们准备造反并不是一朝一夕,“清君侧”其实只是一个借口,削藩只是加速了他们造反的进程,如今发现不可一世的大汉王朝竟然如此衰弱。于是吴王等藩王并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 如此看来,晁错的确是冤死的,他主张削藩是为了巩固皇帝政权,担心藩王们坐大以后威胁帝位,这对大汉王朝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汉景帝和晁错都操之过急了,这才导致大忠臣被妄杀的悲剧。 总之,晁错之所以会穿着朝服被腰斩,不外乎两点,一是斩杀晁错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二是因为想要晁错死的人已经顾不得太多,程序和形式已经不重要了,只想晁错立死! 本文由醉爱谈历史“原创”发布。喜欢历史的朋友记得关注哈,每天与您一起探索历史的那点事。 |
|
来自: 美食体育历史 > 《历史类——醉爱谈历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