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屏风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als的图书 2019-05-17

 中华易医


玉屏风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治疗中虚卫阳不振,表疏自汗,易感风寒等症。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补中焦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助黄芪益气御风 。黄芪 防风何用,相畏相使,其功益彰。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   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散表  实属散中寓补,补中兼疏之剂。服后,卫气振奋,奏里致密   ,自汗与恶风皆痊愈。

           制法   黄芪240克     白术80克    防风80克  粉细末  每天两次  每次15克       药店有成药买。


——————

    • 表不固多汗,用玉屏风散不效时,要考虑用附子温阳,温阳固表
      表不固多汗,用玉屏风散不效时,要考虑用附子温阳,温阳固表
      表虚,就是指皮肤表层,伤寒论叫太阳病,表虚不固,就会出现多汗,我们一般用玉屏风散来治,如果是气虚者,用此方有效,但不是气虚者,依然出汗,也就是无效
      那么既然是表虚,要固表,看来黄芪并不固表,我就想到了伤寒论,汗出不止,怕风,小便难?伤寒论条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就是指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本身就要发汗(用桂枝汤没错),但汗出过大,必然表不解(依然怕风),而且现在汗还止不住了(遂漏不止),小便也难(就是小便少),因为水被出汗出完了,或者讲阳虚气化不利,四肢不灵活,用桂枝加附子汤
      发汗后汗止不住,说明表阳虚了,其人依恶风(怕风),所以要加炮附子固表,也就是制附子,固表就能止汗,不就是那句“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吗?今用附子,不就是温阳固表吗?
      一摸脉也是弱,并且出汗多,但其人没有感冒呀?当还是按太阳病治,先开几剂的桂枝加附子汤,结果患者一吃,汗少了,也不怕风了!原来这就是阳虚自汗呀,
      对于出汗:《素问·举痛论》云:“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认为汗证乃因里热蒸迫所致。而《景岳全书》云:“阳气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认为汗证乃因阳气虚衰,失于固摄所致。
      你看,前者认为是热所逼,皮肤热而出汗,而后者张景岳认为是阳虚,失去了固摄所致,用扶阳派的讲法,就是因阳气虚,失去了统治,所以阴就出来了(汗血水等都属于阴)!那么谁说的对,临床中用药便知,这就是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
      上次有一人,因天热气,睡觉没有盖肚子,受到风寒后,就出现了腹泻,怕风,发烧,吃感冒药后好转,但腹泻止不住,到医院治疗后腹泻好了,但出汗还是多,一天换几剂衣服,人也乏力,所以前来就诊
      症状:出汗明显,不分昼夜,动则加重,汗出怕风,苔薄白,脉沉细,就开桂枝加附子汤,五天后过来复诊,说不怕风了,出汗也正常了,上次来看穿长袖,这次是穿短袖了,但脉象还是沉弱,所以这次原方加党参补气补津液
      所以,当你汗出怕风,用玉屏风散不效时,会不会想到用附子,附子加桂枝汤呢?有没有想到阳虚自汗呢?
      方中讲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