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的功效 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 在百杏路的尽头,有一家不看病只卖中草药的店铺,门口的红对联上写着“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几个字,饱含着岁月的深情与沧桑,店主是一位长相普通的青年男子,听街坊邻居说,他似乎喜欢别人叫他程大夫。 而这天,这家不起眼的小药店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这个乞丐拄着一根不知从路边哪里捡来的木棍,佝偻着腰,让人看不清脸。脏兮兮的头发上面,似乎爬满了虱子,但还是隐隐约约能看得出那是一头白发。 老乞丐在门口徘徊了许久,看着进出药店的人们,满心欢喜地捧着手中的药,他时不时抬起那脏得看不清五官的脸望向店里,有几次他都站在了药店门口,但是却被这来来往往买药的人赶了出去。 “喂喂喂,你这个老乞丐,要饭到街上去,这是药店!”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抱着手中的药,驱赶着这个阻挡在门口的老乞丐。 听到这话,老乞丐非但没有离开,反而颤颤巍巍地往里面挪了挪,同时用他那仿佛鸭子一般嘶哑的声音回道,“我……我是来买……买药的。” 中年人还想说什么,但是一道温润的男声从店内传出,“既是来买药的,老人家何故只在门口徘徊而不入内呢?” 老乞丐慢慢抬头,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这个老乞丐做起来仿佛要用尽他全部的力气一般。终于,老乞丐看到了声音的主人。 那是一个长相普通的青年男子,穿着一身白衣,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在这位青年男子的眼里,老乞丐没有看到哪怕一丝对方对他身份的嫌弃。 中年男子自然也回头看到了程大夫,他向程大夫弯了弯腰,“程大夫。” “吴大哥快回去煎药吧,你妻子应该还在等你的药。药店的客人,程某来接待即可。” ![]() 那位被程大夫称做吴大哥的青年男子听到程大夫这话,脸有些涨红,“有劳程大夫挂心,我这就回去。” ![]() ![]() 待那吴姓中年男子离开后,这药店中便只剩下了老乞丐和程大夫二人。 ![]() “不知老人家要买什么药?” ![]() 老乞丐顿了顿,用没有拄拐仗的那只手,颤颤巍巍地伸入怀中,然后从里面掏出了一个黑黢黢的,拳头大的布团,然后老乞丐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布团”打开。 在布团之中,还包裹着一个看起来比黑色布团干净些许的泥土色布团,打开泥土色的布团,里面裹着的东西终于在程大夫面前完完全全展露了出来。那是一张叠的整整齐齐地白纸,只见老乞丐用他那颤抖地双手如捧着易碎的宝玉一般将那纸递给了程大夫。 这整个过程,对普通人来说,几个呼吸便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在这老乞丐这里,却是硬生生用了半盏茶的功夫,因为老乞丐的动作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但是程大夫的眼中却没有丝毫不耐。 程大夫结果那张叠的四四方方的纸,轻柔地展开,映入程大夫眼帘的,是一个字迹娟秀的药方:远志、桂心、干姜、细辛、炒过的蜀椒各三两,炮过的附子二分一起捣细,加蜜和成如梧子大的丸子。每次用米汤送服三丸,一天三次。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看到这个药方,程大夫点点头,然后去按药方抓药。约莫半盏茶后,程大夫将手中包好的药递给老乞丐。老乞丐看着手中的药,似乎是非常开心,最后竟然咳了起来,程大夫看着这老乞丐,有些于心不忍 ![]() “老人家,没事吧?” ![]() 老乞丐兴奋地摇了摇头,然后又依照刚刚拿药方的步骤拿出了一个包得更加严实的布包,布包打开,程大夫看到了被包得这样严实的物品——一堆铜板,和几粒碎银子。 “大……大夫,多少钱?” ![]() ![]() ![]() “五文钱。” ![]() 老乞丐认真从铜板中数了五个铜板,最后认真地数了又数才递给了程大夫。 送走了老乞丐后,一个白衣小童突然从柜台后出来,“师父,您可真是大善人,可是您这样下去咱们药店就快揭不开锅了。五文钱?连我去挖药的路费都不够,更何况这可是我们最后三两远志了,距离下次采药,至少还要一月呢!” “和煦,这个老乞丐你可知道他是何人?我怎么没见过呢?” “他呀,据说是前不久来到我们镇上为他那不成器的儿子求医的。” “哦?此话何讲?” “他那儿子,是隔壁镇上有名的恶霸,祸害了不少百姓。以至于隔壁镇上没有医者愿意为他儿子治病,当然,也有几个愿意的,但是都开出了天价,但是那恶霸的家都被他败光了,哪还有钱治病。这不?就来我们镇上了。” “和煦从何得知这么多事情?” “嘿嘿,师父您呀,不是在药店处理药材就是外出采药,自然不知道这些事情。” “是吗?”程大夫看向门外,老乞丐拄着拐杖的身影渐渐远去,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