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海洋:行走于照明中的自由“墨客”

 GXF360 2019-05-17

1.png

江海洋  厦门观国之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在照明行业,论起敢说“真话”的人,江海洋也许是许多业内人士脑中第一个想到的人。江海洋是厦门观国之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也是一名“笔者”,他的文章时常犀利评论业内现象,畅诉自己的观点。也许是骨子里的传统儒家思想让江海洋擅于观察,长于评论和理解这个社会的多元化需求。长期的设计生活又让他有敏锐的眼睛去关注自己所处行业的变化以及时代的进步。

  就在近日,中国照明网联合厦门观国之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举办的设计的“无遮大会”在福州举行。作为主要策划人,江海洋表示,“无遮”是佛教用语,是佛教在经文传播中一种辩论大会的形式,不同于现在人们看到的藏传佛教“辩经”,这是一种集合了更多善知识,大学问、没有障碍、开启心智的畅所欲言。

  当代照明设计界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畅所欲言”,江海洋提倡说真话,讲实话,谈切身感受,直陈利弊,这样才是最好的参与行业发展的事情,才能规避发展中的陷阱以及直视蒙昧不明的前景。盲目乐观无疑是有害的,但消极看衰更是不可取。设计的“无遮大会”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

  教育-为年轻设计师指引道路

  这次设计的“无遮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公益讲座,而主讲人正是江海洋。在人才培养、培训上,江海洋也一直尽心尽力,在很多培训机构及学校担任讲师。在与年轻设计师交流、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江海洋表示自己对于设计需求、设计意图、设计过程的认识也得到了增进,同时他也感受到年轻设计师对于专业孜孜以求的精神,这些都感染了他,激励着他进步。

  有一句话叫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照明行业的发展实在是迅猛,短短几年时间,照明就从照亮演变为照美,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幸福,创造宜居空间。这里面凝聚了很多照明设计师的心血。江海洋认为,如果老一代的照明工作者是开拓、创造和奠基,那么这一代的设计师就是传承和引领。真正有着希望和广阔前景的正是那些刚刚入行或者从业数年的年轻人,他们拥有专业的照明知识教育,也有着空间、建筑、景观、平面等等学习培训经历。“只是他们的社会阅历和设计经验还欠缺。”江海洋说,“而我们的培训教育就是想在年轻人的知识历练和视野开阔上加以辅导,能让他们认清道路方向。”

  创作-写作与设计的融汇贯通

  照明行业少有坚持写作的设计师。江海洋恰是业内少有的“笔者”、“作家”。

  文以言志。过去,江海洋写散文、诗歌,就是通过对生活的细微观察,进而形成自己的感悟,诉诸文字。他认为,写作和做设计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通过理解生活进而理解他人和社会需求。设计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完整发动过程,设计师的思维意识、敏锐视野、内里底蕴都在决定设计方向的对错、设计深度、广度和丰度。江海洋坚信,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在做叙事、讲故事,用浅显的道理说明复杂的过程,这是设计的大手笔。如此看来不正是与写作如出一辙?

  写作需要真情实意,做设计也同理。始终能保持对设计项目的新鲜感和激情冲动,很难。往往很多年轻设计师在做项目的时候,很快就麻木了。设计师不可能总是遇到千姿百态的建筑和载体形式,项目往往是重复再重复的,而这时候如果设计师也按照套路来做快速的复制,而缺乏细微差别化对待,这样也许能解决项目,但是丧失了创作冲动的设计,必然很快就被社会遗忘。

  保持真情实意和新鲜感,这是做设计大纲写作的第一步。江海洋解释道,设计大纲是一个全方位对于项目的总结和认识过程阐述。设计犹如层层剥笋,一上来就能抓住项目的核心诉求,开宗明义,这是设计高手的事情,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和大量的实践基础上的。很多年轻设计师就要一点点梳理、分析、理解、吃透项目,才能发现项目的内核要求。剥笋的过程就是设计逻辑建立的过程,立论很重要,提出问题,然后破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设计逻辑就会变得很丰满,有血有肉。

  当然,文字的事情还要看语言流畅,辞藻有韵,表述清晰,情感恳切动人与否。文字的功夫非一朝一夕就能打磨、修炼出来,而是有恒心,有毅力,能吃苦,能守得住寂寞去阅读和思考,才能侥幸获得一二。江海洋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段清修的时间,埋头去读《昭明文选》,逐字逐句把汉代大赋啃了一遍,从开始的枯燥无味到最后读上瘾时废寝忘食。这些经历对江海洋来说尤为难得,后来他能出口成章以及瞬间编写词句、写诗和引申良多,都和这段阅读时间有关。

2.jpg

△图注:《昭明文选》。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江海洋在辽宁科技大学讲授照明设计课时,遇到一位学生坚持读书,尤喜古文。这位学生问江海洋该读什么书好?

  江海洋如是说:第一,生活在儒家思想的社会里,精读四书五经,这是必须的。第二,如果你有余力,把《资治通鉴》原文版,不带注释,仅靠自己查阅字典和典故来通读一遍,你这一生的学识和修养高度在设计界无人能比。但关键是,这是一件极端苦修的事情,能坚持去做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年轻设计师让江海洋推荐阅读的书籍,他一般只说读读四书五经吧。“再往后的就看个人的基础和性格了。”江海洋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古文,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写作。

  设计的道路千变万化,条条通罗马,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设计。好的设计师未必就是文字大家,也未必就是专业学校毕业。在江海洋认识的优秀设计师当中,有多数也并非著名院校出身,但设计做的很出色,创意力层出不穷。他认为这和天赋有关,同时也需要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体验和感悟。

  理念-做真诚的文化创意

  作为一位资深的照明设计师,江海洋在做照明设计时有着坚持的理念或者态度,那就是:做文化,做真诚的文化创意。

  为什么是做文化呢?文化和设计有什么关系?江海洋把文化归同为人。文化就是人,人就是文化,两者是对等相通的关系。因为文化是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物,而设计是物质和精神的发动过程。所以,文化是结果,设计是过程,两者的因果关系就是这样。

  做文化,就是做人的事情,包括人的情感,人的需求,人的环境变化,文化是一个大课题,文化历史等同于人类历史。具体到项目上来说,做文化就是关注项目使用者、管理者的多种物态联系、平衡项目的多种需求。

  “以人为本”,这是俗套的话语,真正的以人为本不是口号,而是落实到切实的行动。在江海洋看来,做照明设计,就是用光来感染人,引导人,给人提供生活便利,同时体现空间美感,让人陶醉和愉悦,功能性和装饰性可以成为共生关系。设计的出发点也正是如此,能做到善解人意的设计师很难,善解人意了也就是善解问题了。

  中国的照明设计师和西方的照明设计师在视觉现象追求上可能有所不同,以至于设计师做了很多项目设计后,满意的为数不多,或者说有价值和有影响的项目很少。西方照明设计更多偏向于空间的情绪化或者小品装置的互动化,和人亲密接触,与人的图像认知,没有宏大场面的叙事,但不乏温情。

  今天中国照明界主体的项目是市政,其次是旅游景区、主题乐园,最后可能是乡村和城镇。而业内的设计重心也倾向于市政照明,这是一种快速繁殖与无序建设的照明模式,很多明智有远见的圈内人对此也是有清醒认识的,知道这种富含中国特色的市政照明发展道路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以及满足经济指标要求的市政照明,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已经超脱一个人、一个公司所能左右,实际市政项目和政府财政、融资情况、领导换届等都有极深关联。

3.jpg△图注:常德桃花源景区夜游(江海阳、赵洪涛设计,南京创一佳施工)

  江海洋的公司也在做设计转型,他表示,今后会充分发挥他们对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和乡村灯光的充足优势,为自己定位为“故事情景灯光的演绎商”,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年,江海洋参与设计的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夜游”项目,就是充分利用桃花源的文化基因,对环境和人居、诗意与神秘、唯美与幻想做了准确设计把握,在有限的投资情况下,把项目做的饱含亮点,抓住人的旅游心理,而产生了抒情灯光故事画面。

  乡土-复兴与时代的新现象

  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以乡土为主体的社会生态。人们的道德、伦理、宗族、耕作、生产、交易多数都是在以乡土为蓝本的社会模式下进行,即使是城市也是浓缩版的乡土社会。乡土治理意味着中国社会治理的微观视野,也是行政管理最庞大、最根本的触角系统。

4.jpg△图注:情景唯美的月洲古村(韩宏山、马洁琼设计)

  不可讳言,随着工业化的振兴,乡土不可避免地衰败了,乡土成了落后与愚昧的代名词,换言之,中国乡土的没落,其实就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断崖式衰落。江海洋认为,人们没有处理好乡土与城市,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这才造就了今日乡土面貌之困局。

  从梁漱溟和晏阳初那一代民国学者开始,就做了大量乡土复兴工作。随着三十年前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的出现,以及近些年取消了土地税和农民负担的大幅减轻,乡土逐渐开始了复兴的前奏。但是在乡土与当代社会,以及乡土与未来智能化社会的生产关系对接、人力资源对接、科技成果转换上,江海洋感觉如今做的远远不够。

  这就说明乡土的问题实在太多,把中国的乡土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是把五千年的文明史搞清楚了,此事攸关紧要。

  至于乡土照明,这是新时代出现的新现象,以前没有,也就没有先例可言。但是乡村照明的出发点是基于这样一种氛围——宁静、唯美、诗意、宜居、恬淡、自然、质朴、功能、防眩、田园气质和浪漫精神。要做到上述这些,需要设计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要实事求是,要深入现场,要学会甄选,从而梳理出合理的实施载体,要有对比意识,将空间中杂乱和没有美感的事物和空间中丰富饱满充满历史感的事物做鲜明对比,要学会取舍,要懂得发明本心。

  观点-源于观察,独树一帜

  江海洋的文章中多见他对照明行业的独特观点。观点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于观察,来自于他的亲身体会。他认为,照明行业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行业,有不同的、交错的、争辩的、矛盾的、共同的观点,这是好事。社会提倡包容性,相应来说,观点越多,说明行业越兴旺,他也希望在他提出观点以后,有批评他的声音,这说明他的观点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去年有照明界老师就对江海洋《照明的拐点》一文的观点存疑。这位老师友好地和他在电话中谈了很多,说明了他的认识,这也让江海洋感到受益很大。

5.jpg

△图注:西安变脸兵马俑(图片来自网络)

  当前的照明行业确实是异彩纷纭,很多人都在探索发展之路。市政照明自不用说,其兴也勃,但是江海洋认为,在市政照明上如果不能走上城市美学和艺术化灯光道路,还是延续早期的以“卖灯”为主导的利益第一模式,想必这样的前景就会很不明朗。而政府不改变以低品位“审丑”为标准的城市亮化思维,还在以低层次“节日喜庆灯光”为所谓“亮点”“闹点”,势必也会被市民所批判。以西安为例,去年的动静如此之大,造成毁誉参半,以至于今年项目都处在观望阶段,江海洋感觉这像是在城市照明的一种“试错”表现,尤其值得设计人深思。

  除了市政,近年夜游经济也火热,促进了照明的建设和发展。江海洋认为,夜游经济的背后潜藏着利益集团各方面的不断诉求。夜游经济在当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果说灯光可以促进夜游经济发展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但灯光绝不是万能的、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夜游是旅游形式中的一个环节,而旅游的地点、季节、内容、形式又是非常重要的制胜因素,灯光只是起到更好地烘托作用。

6.jpg△图注:《归来三峡》演出(图/江海洋)

  江海洋提到,刚刚开放的重庆奉节中由张艺谋导演的旅游项目《归来三峡》就是一个眼见要失败的项目,在项目地址选择、政府目的要求、经济投资规模、旅游目的地设定、演出内容构思、表演形式创新上都有很多不恰当的表现,后续项目发展也就会问题众多。

  当然了,江海洋还是认同夜游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它让游客丰富充实了旅游体验。同时夜游的范围也很大,从城市到乡村,夜游无所不包。小到美食夜市,大到5A景区,灯光的需求包罗万象,人们在感受灯光美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幸福,这是文明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