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叫做“自然”的大手没有吝啬任何对秦岭的勾画雕刻,“弘农涧”便是其杰作之一,孕育于豫陕界的河因涧得名弘农涧河,自南向北,过灵宝城自函谷关入黄河。 我喜欢弘农涧河,我从小就厮磨于她的怀抱。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老家五亩乡度过的,学校操场外的弘农涧河,清凌凌的河水里满是我洗脸濯足的记忆。在灵宝县城读高中时,弘农涧河流淌在院墙外,每逢周末,乱河滩里泛起的一波波水仗是最欢娱的。上班不几年,我就进了城。刚开始还有点小兴奋,可没过多久,新鲜感没了,觉得作为灵宝母亲河的弘农涧河,从建设到管理,水平都不够档次,缺少应有的层次和品味。 灵宝,自古通洛阳、达长安,连京都、接帝畿。灵宝人,吮吸着涧河母亲的乳汁,自然不甘于母亲的干瘪枯痩,誓要改变旧模样,对母亲河的整修改造,二十年来从未间断。上游,加固了窄口水库,给肆虐的雨水套上了笼头,“龙湖”景区便是她昂起的头;中游,疏浚河道,整修河岸,沿河两岸的一个个白墙红瓦新农村是她新换的彩装;城区段筑堤成湖、建桥便民,不断拉大的城市框架和逐步提升的城市品位体现了她的雍容华贵;下游,培育了十多公里的沿河樱花大道,新修的连霍高速、高铁、三灵快道、310高架正是母亲百褶裙上拉起的横纹。 我是看着弘农涧河变化的,也是在她的变化中成长的。 印象中,弘农涧河的治理,灵宝城市的建设,几十年来从未停过。微信上传着一个笑话:一个农村小伙在灵宝做建筑,年年春节都给家里发信息、打电话,总说我在灵宝治理涧河,城市建设工期紧,今年不回家过年。 几十年来,小伙子在灵宝治理涧河,我在灵宝教书育人,岗位不一样,目标却相同,都在为母亲河、为灵宝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不敢说,弘农涧河两岸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的足迹,但我敢说,它的每一丝变化,我都是见证者。在河岸流连、逡巡久了,我便有了自己喜欢的地方:新华广场、体育馆和沿河公园。 新华广场是灵宝老城的标志性广场。新灵桥西500米的三角地带,聚拢了新华书店、邮电局、几大银行等。我最喜欢光顾的是新华书店,买不买看一看,心底也踏实。几个店员待我都很好:看吧,爱书的人前程都是不可限量的——可惜这句话没有应验在我身上啊!20世纪末已搬到新址的书店分类更细、藏书更多、功能更全了,连标语都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换成了“咖啡厅里の书屋,享受你的午后时光”。邮电局是我的最爱,高中时,我的第一笔稿费便是从那里取出来的。还记得那次又去取稿费,柜台里的胖阿姨笑着说,好样的,一定要坚持写下去啊!现在,每每经过老邮电局,总有一种愧疚默默涌心头。 体育馆是灵宝新区的恢弘建筑。我读大学期间,灵宝城向东跨越了弘农涧河,每次回灵宝,都能够发现灵宝城体量在增大,市容在变靓,体育馆就是在那个时期建成的。参加工作后,每年灵宝春节联欢晚会的演播、元宵节礼花的燃放,我都徜徉在体育馆热闹的氛围中。现在,绕着标准化的塑胶跑道走圈成了我每晚的必修课,那群踩着铿锵鼓点雄赳赳阔步的队伍在一天天壮大。 沿河公园的修建,美化了弘农涧河,也让灵宝城不断蜕变。横跨涧河的六座桥,彩虹卧波般将灵宝的新区、老区、北区沟连;河岸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装扮着公园的每一寸肌肤;鳞次栉比、不断拔高的楼群使灵宝的现代化气息日益浓郁。 那个周末,我专门从环城桥开始,沿河滨路向北,越新灵桥、东关桥、思平桥、桐沟桥、金银吊桥,经银水湖公园、路园、虢园、养生文化园、金水湖公园折回。就像自己跟自己玩游戏,仿佛熊大附体,大汗淋漓却心情舒畅,对于母亲河的变化,心中那份喜悦难以言表。 ![]() 以前,过涧河步履匆匆,现在我喜欢坐在河岸。甚至从黄昏坐到天黑,看河畔金柳下悠闲的老人们下棋谈天。那个鹤发童颜的大爷棋下得叫个精,摆一盘棋不到十秒,走一步棋更快,往往是对手刚放棋,他便“嘣”一声按下了自己的棋子,赢多输少却从不喜形于色。你歪头呆看,他只做自我,淡定啊! ![]() ![]() 有时我会靠在河栏,看桥上车来人往、河里游船悠悠、湖面野鸭翩翩。修整完河道的灵宝城,路宽了,楼高了,老区、新区、北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一个比一个漂亮。弘农涧河,可以名副其实地称为灵宝第一主河了。 ![]() ![]() 一场春雨后,天光放晴,一条新的弘农涧河,一个新的灵宝城展现在人们眼前。夜幕降临,雨后的河岸灯格外炫目,高楼群中的霓虹在天幕下争奇斗艳。涧河的夜开始了,夜的灵宝更加迷人。 此时,沿河十余公里的樱花公园雏形已现,明年,“廿十里樱花醺函关”的景致必将招徕四方宾朋。灵宝,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 作者:苏旭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