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色基地,赏碉楼艺术 品美食文化,观飘色帝诞 忆名人故居,悟侨乡情怀 醉美侨乡,瑰丽斗山 恬静田楼画,哐嘁火车营。爱国革命地,飘色皇族村。 浮石村 文物古迹:北帝庙、凌云阁、小兰亭 所获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民间飘色艺术传承基地。 皇族后裔文化村 浮石村大部分人姓赵,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后裔,因此称作“皇族村”。浮石村是一条有626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的二万多名村民,崇尚文化,热爱艺术。 北帝信仰民俗文化 北帝庙也称浮石北极殿,位于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委会后山,是“茅山上清派”宫观。香火颇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是北帝诞,善信均带备香烛元宝祭拜,以祈消灾解难,平平安安。 飘色民俗文化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古老的传统民俗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在浮石,北帝诞北帝出巡之时,飘色、瑞狮、八音伴随出巡。盛况空前。 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队 1919年正月初二(2月2日),浮石青年在可庐书室成立了中国第一支农民排球队——华利磨学会(华利磨是英文排球Volleyball的译音)。 浮月村 文物古迹:浮月村洋楼 所获称号: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江门市传统村落、江门市生态村。 旅游特色: 1200亩田园风光、800亩鳗鱼基地: 浮月村共有耕地1200亩,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季。夏秋季节,一派田园风光。 浮月楼洋楼: 浮月村现存清末民初建设的洋楼共有20余幢,这些洋楼是浮月村华侨在国外寄钱回来兴建。洋楼建筑全部采用进口材料,浮月洋楼吸收西方建筑艺术成果,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侨乡气息,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交融的显著特征。 横江古村 文物古迹:碉楼、书室、红色革命根据地、曹格故乡、黄新波故乡 所获称号: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江门市传统村落 旅游特色: 洋楼: 横江村内共有29座洋楼和碉楼,分布在村内各个角落,建筑顶部山花装饰精美。 红色文化: 横江村是革命老区,曾出现多名先贤,如黄海波、苏立辉等;苏立辉排长在横江村外、三夹海口处,为斗山圩居民安全转移而光荣牺牲的事迹。 横江村又是抗击日寇的基点,部分洋楼仍留下抗战时期战士和农民抵御侵略者的痕迹,横江后山仍保留着抗日退居后山后遗漏的战壕遗迹。 艺术底蕴: 横江村是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代表性画家黄新波的故乡,黄新波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广东籍艺术家,他早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翼中国美术家联盟,组织未名木刻社,在鲁迅先生指导下从事新兴木刻运动,主要以板画来刻画抗日时期的主要事迹。解放后曾任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会副主席。 出版有《新波木刻选集》、《黄新波作品选集》、《新波版画集》、《春华散记》(香港版)等。 横江村也是著名歌手曹格的家乡,是2016年湖南卫视《旋风孝子》拍摄地之一,拍摄期间,由曹格主办的乡村音乐会得到了横江村民的广泛参与。 书室文化: 横江村内共有29座洋楼,其中以书室命名的洋楼有10多栋,早期主要用于私塾使用,反应了在外华侨先辈希望子孙后代受到良好教育的强烈期盼,其中庆传书室教育出清华第一代学子。 斗山圩 文化遗迹:民国骑楼街、陈宜禧广场 旅游特色: 民国骑楼街道: 斗山圩是斗山镇的中心,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立圩,初名大兴圩,寓意大家兴隆之意。 后来,因为圩旁有山如斗,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易名为斗山圩。这也是新宁铁路东南干线的终点站。 陈宜禧广场 为了纪念陈宜禧先生,1984年9月,高1米80的身穿长袍马褂的陈宜禧全身铜像在台城花坛中央落成,铜像上方。 台山市斗山镇斗山公园陈宜禧纪念广场于2013年上半年建成。广场有两道独特的景致——旧蒸汽火车头、陈宜禧铜像。 在旧蒸汽火车头旁边耸立的“陈宜禧”,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插在腰间,用凝重的眼神注视着前方,唯妙唯俏。据记载,斗山公园陈宜禧纪念广场所在地就是新宁铁路在这里掉头、转盘的遗址。 美塘村 文物古迹:民间铁路第一人陈宜禧故居 获得称号:广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宜禧的故居在斗山镇美塘村,六栋三层的大屋竖立在乡间的农田中,青砖黑瓦,带有岭南传统的古老大屋式的趟栊和硬木大门,独居岭南传统特色。陈宜禧故居的六栋大屋已有百多年历史了,其中一栋故居一直有他的亲人居住。 |
|
来自: 昵称6350479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