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部歌剧讲述一个故事 用一段故事传唱一个精神 2019年 一部力求使沂蒙故事和“沂蒙精神” 焕发艺术与时代光彩的民族歌剧《沂蒙山》 让无数观众眼含热泪 并重新认识了中国民族歌剧 ![]() ▲歌剧《沂蒙山》 5月3日晚CCTV-15音乐频道 音乐教育普及类节目《音乐公开课》中 民族歌剧《沂蒙山》部分主创 用自己的创作 为大家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沂蒙 展示出永不褪色的“沂蒙精神” ![]() ![]() 歌剧《沂蒙山》关键词之:“主题曲” 你是家乡的雨, 我是远行的风。 风雨相随伴征程, 等到再相逢。 我是村头的月, 你是远方的星。 星月相伴乘彩云, 等到再相逢。 等着我,亲爱的人, 等着我,不变的心。 听你听我,彼此呼唤, 一生有情有梦。 0:00 / 02:51 这是歌剧《沂蒙山》的主题唱段《等着我,亲爱的人》。该唱段以男女对唱的方式,反复回环吟唱,贯穿整部剧目。优美上口的旋律,使得观众还没等走出剧场,便可以随演员一同合唱。 这在歌剧表演中是很少见的。歌剧的唱段往往依托于故事情节,歌词多、曲调难,想要短时间内学习吸收实属不易。 然而,为了能充分表达剧目的内涵并且更加贴近观众,在架构整个剧目的音乐之初,词作家王晓岭和作曲家栾凯就开始筹划要写出一个能贯穿全剧的唱段,可以起到类似于影视剧主题歌的效果。 词作家王晓岭:写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剧情,又要符合人物身份,同时还不能局限于特定的场景,不能杂,要体现出深厚的情感。所以,整体唱段看起来只有几句歌词,但写起来却不太容易。 ![]() ▲歌剧《沂蒙山》编剧 王晓岭 歌剧《沂蒙山》关键词之:“人设” 近两年来,民族歌剧《沂蒙山》已在多地进行演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8年,济南首演,现场一票难求,反响十分热烈;2019年初,该剧在福州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不久前,《沂蒙山》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在赢得了多方赞誉的同时,还有不少观众更是在演出结束后也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表示,剧中人物有血有肉,唱腔也独具特色,颇具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 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词作家王晓岭和作曲家栾凯给了我们答案——为了使每一个人物都能立得住,在词曲创作中,也要给人物作“人设”。 词作家王晓岭:人物与故事情节是紧密相关的,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作时要保证人物的唱词可以随着故事而同时展开。 ![]() ▲歌剧《沂蒙山》作曲 栾凯 作曲家栾凯:在音乐创作中,需要首先考虑故事核心是围绕女声部还是男声部来展开。 我们经过考证发现,多数情况下以女一号作为核心更符合大众对于民族歌剧的认知。于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剧中的女一号设计为女高音,女二号则搭配了一位女中音,男一号为男高音,男二号就搭配了一位男中音。这样一来便于树立人物形象,同时也易于观众区分。 ![]() ▲歌剧《沂蒙山》剧照 在歌剧《沂蒙山》中扮演“海棠”一角的王丽达,回忆起排演经历时也表示,演员需要不断推敲自己的剧中“人设”。 本是湖南人的她,在二度创作演绎该角色时,就加入了山东人和山东曲调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将观众带入情景中。 歌剧《沂蒙山》“海棠”饰演者王丽达:我每次看剧本时,都会被情节和音乐打动,会把自己完全带入到“海棠”身上。 从最初“天不怕地不怕”的山东虎妞到后来要面对亲人们相继离去的伤痛,都需要通过我的形体、唱腔和情感来展现给观众,让大家感受到人物的内心。 因此,我在演唱技巧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加入了一些山东本土化的乡音特色,从而达到“我不是王丽达,我就是海棠”的最终理想境界。 ![]() ▲歌剧《沂蒙山》剧照 王丽达饰海棠 此外,作曲家栾凯和词作家王晓岭还分别单独为大家讲解了民族歌剧创作的相关内容。 ![]() ▲主持人孙晓梅与作曲家栾凯、词作家王晓岭(从左至右) 9次框架大改 10余次实地采风 50余天坐排 让我们看到一部 充满“民族情”和“山东味”的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 5月12日晚 歌剧《沂蒙山》编剧王晓岭、 作曲栾凯、声乐指导王洪波 和三位男主演将齐聚现场 继续和你畅聊台前幕后的故事 0:00 / 00:47 以人物为架构编织故事 歌剧《沂蒙山》与以往“沂蒙”题材剧目有什么不同? 编剧王晓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通过海棠由一个普通群众逐步成长、觉醒并最终成长为自觉革命者的心路历程,全景式展现沂蒙山人民抗战的历史进程。 歌剧《沂蒙山》不仅生动再现了沂蒙山区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还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豪爽坚毅的海棠;积极参军、勇于战斗的林生;温柔善良又勇敢无畏的女八路军夏荷;重承诺、毅然赴死的孙九龙;以及大义凛然、一心为民的赵团长等。 编剧王晓岭:歌剧最重要的是选材,其次是编织故事,应该在确立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以人物为架构编织。《沂蒙山》根据这五个主要人物,架构起人物关系之后,进行多次采风,反复打磨人物形象。 用声音传递沂蒙精神 民歌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和国家的记忆。而对创作者来说,将民歌元素运用在歌剧中却是一把双刃剑。 作曲栾凯:《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我们反复探讨到底用不用,最后决定不仅要用,还要贯穿全剧使用。 不能单纯重复,而要把小调素材掰开、揉碎融到全剧中。这样既保留了《沂蒙山小调》的历史记忆,又保证了全剧的新鲜感。 除了《沂蒙山小调》,《赶牛山》《凤阳歌》《我的家乡沂蒙山》《谁不说俺家乡好》等音乐素材也被吸纳到唱段中。 每个演员都有一套自己的唱法,如何统一也是歌剧《沂蒙山》在创排中面临的问题。 ![]() 歌剧《沂蒙山》声乐指导 王洪波(中) 声乐指导王洪波:我的工作起到了调和作用,最终把民族、美声等唱法完美地融到重唱中,做到用声音传递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风格和中国韵味。 ![]() 歌剧《沂蒙山》剧照 三位男主演齐聚现场 5月12日晚,歌剧《沂蒙山》三位男主演王传亮、杨小勇、金郑建将齐聚节目现场,和我们畅聊他们心中的角色。 ![]() 王传亮(饰林生) 我觉得林生这个人物和我有些相似,我佩服他的勇敢、执着、坚毅,同时也和他一样向往着美好与自由。 ![]() 杨小勇(饰孙九龙) 《再看一眼亲人》这个选段很短,唱法上也不难,但它却是前三场中赢得观众掌声最多的。打动大家的是孙九龙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个演员碰到一个好角色不容易,我能遇到孙九龙这个角色真的很幸运。 ![]() 金郑建(饰赵团长) 选段《这份恩情报不完》,某种意义上是对全剧的概括总结,要以一个八路军团长的身份唱出人民子弟兵对人民养育之恩的无限感谢,把全剧推向高潮。 作为近年来民族歌剧的精品力作,歌剧《沂蒙山》除了达到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之外,还争取做到有学术价值。试图走出一条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同时兼具时代感的歌剧创作道路。 ![]() 歌剧《沂蒙山》剧照 在5月12晚21:53的《音乐公开课》中,你将欣赏到王丽达、王传亮、杨小勇、金郑建带来的《爱永在》《再看一眼亲人》《这份恩情报不完》《沂蒙山 永远的爹娘》等歌剧《沂蒙山》中的经典选段。 沂蒙山是千年屹立不动的 但沂蒙精神会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
|
来自: 360_ss_note2 > 《ZZ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