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就一个国家、一个姓氏的最古老美食

 浮生偷闲 2019-05-17


出差徐州,车行街头,不时看到了店招上特殊的名字:饣它(音sha,输入法打不出来)汤,这么生僻的字眼,一下子引起了注意。根据多年走南闯北寻味觅食的经验,马上感觉,这一定是值得一尝、别具地方特色的饮食。

 

就是这个名字


回到宾馆,在网络上查询这款地方美食的信息,结果,它的来历,让人激动得有些怔住了!

 

原来,这个饣它汤,是徐州人的土语,当地百姓、厨师,根据土话生造的一个字。而这个生僻的名称背后,正式的名称,叫“雉羹”。

 

说到雉羹,那可是了不得!它在中国的烹饪史、美食历史、乃至文化史上,都意义非凡:


这是第一个见诸于文字典籍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名馔!

 

就凭一个最早,就足以让这道美食,引人神往。

 

2300年前,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有如此辞句:“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说的,就是这道名食!

 

在我们眼里,已经很久远的屈原时代,和这道美食的诞生年代比起来,却还要晚2000年!

 

这道美食的来源,无论是屈原之前、还是之后到今天,都从来没有疑问,它来自于至少4300年前的尧舜时代!

 

传说中,尧帝勤政辛劳,体虚厌食,篯铿,即彭祖,他用野鸡、稷米,和以盐、梅,调制出味道鲜美的雉羹,献给帝尧食用,不仅让他胃口打开,还由此治愈了他的体虚疾病。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道美食,原料普通、过程不复杂、调料也有限。但,它却是中国餐饮烹调技术中,烹与调的最早结合,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羹!

 

传说中,尧帝因此,把今天的徐州地区封赏给了彭祖,筑彭城,建彭氏国。今日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由此建城,一道美食,造就了一个千年名城!

 


彭祖名称,也由此而来。他受封建立的彭氏国,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800年,直到被商朝武丁所灭。今天彭姓的起始,大多由此国源来。不妨说,某种意义上,这道美食,成就了彭姓姓氏的来源。

 

这道美食的创制者彭祖,虽然他的身上,被后人披上了不少神秘色彩,比如,传说他活了800岁,是中国长寿的象征,这,让其历史真实性被质疑。实际上,当时的计岁方式,不同今时;加之年代古远,国寿误传为人寿的可能性,也不难想象。根据中国人的祖宗崇拜情结,绵延至今的众多彭氏子孙,其实就是这个人物历史真实性的最好证明,以传统中国人对祖先的尊崇和重视,一代代家谱相传,岂能随意杜撰、乱拉他人为祖宗!

 

至今,徐州仍有众多有关彭祖与彭氏国的地名与历史遗存


彭祖的另一道名制,是羊方藏鱼,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菜,我们今天使用的“鲜”字,就源于此菜。这是这位大贤大能,对中国文化的又一贡献!

 

彭姓的朋友到徐州,不妨静心一品雉羹。今天的中国人,100年前的祖先,大都搞不清楚了。还能清晰知晓4300年前的祖宗是谁、还能品尝到老祖宗创制的美食,那,该是超越口舌的何种神圣滋味!

 

这道美食,最大的神奇,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它有多美味。

 

在那个时代,地球上90%以上的人,都还在茹毛饮血,动物一样生存,为填饱饥肠奔波,食物的加工工具都还没有;今天我们熟悉的食材和调味香料,大多还没有传入;烹饪作为一项艺术,也刚刚开始,以现在人们已经被吊高的口感,说实话,很难指望,它对今天的人,口感上有多惊艳。

 

它的神奇,在于,从史前传说时代直到今天,4000多年漫长岁月中,延续不断的惊人传承!它的食材和烹制工艺,一直脉络清晰。

 

“雉羹”的“雉”,就是野鸡。《尚书.禹贡》上说:九州之一的徐州,贡品有羽畎夏翟;《禹贡锥指》上记载,徐、淮一带,起码有12种野雉。

 

西周时,雉羹一直名列宫廷御膳,被定为周天子八珍御膳之一。据《徐州方志》记载,其时雉羹所用主料为雌性锦鸡,藿(豆叶)及菰(茭白)、碎米粉。烹制方法是先将野鸡宰杀去毛洗净,入鼎加水煮熟,去骨取肉,然后把茭白切成小片,加藿嫩叶同煮,加调料,最后用碎米粉调为羹。食用时再用蜗(螺)肉酱相配。

 

西汉时,雉羹主料没变,辅料加薏仁米、黍米、香茅、酸盐梅、花椒、桂皮、蓼叶等熬制,后再勾芡而成。这一时期,雉羹材料多了,薏米、黍米使汤浓稠,再加上调味料香茅、酸盐梅、花椒、桂皮,滋味丰富了不少。

 

到了唐代,诗人皇甫冉,品尝此羹后,留下了诗句:“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闻道延年如王被,欲将调鼎献明方。”

 

清代,乾隆帝南巡至徐州,品尝此羹后,曾和纪晓岚对句,乾隆上联:奚乌鸡鸹羹传世;纪晓岚对曰:“竹钱盐梅铿调鼎”。并留下“天下第一羹”的御笔题词。

 


今天的雉羹,主要沿用清代的方法。用料也更加丰富多样,野外放养的母鸡代替了原来使用的野鸡,当初选用的稷米、黍米,变成了现在种植广泛的薏仁、麦仁等。烹饪工艺也更加讲究,烧制雉羹,只采用紫柳木制作的甑锅;主料下锅后,先大火烧开,再改文火煎熬。熬制过程中,再逐步添加其它配料。烧制过程长达10多小时,师傅要时刻守候在大锅旁,不断调整火候与温度。

 

雉羹还是少有的、依然存活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古老美食。它在徐州人的早点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早上喝雉羹,是徐州城乡的一种习俗。现在,徐州全市专业正规的雉羹店,就有30多家,在大小饭店里,也不难见到各种特色雉羹。


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美食,可以紧紧把握数千年来人的口味变迁!这,又是什么样的神奇口味,可以征服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味觉记忆!

 

地处南北咽喉的徐州,历来兵家必争,饱经战乱。4300年的漫长岁月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和人世变迁!而徐州人,却能4000多年传承不坠,将它一路保留发扬下来,今日仍成功植根于民间生活,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的饮食与文化传奇!

 


第一次品尝雉羹,于我,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寻访美食


专门起了个大早,来到宾馆附近的一家雉羹餐厅。那里并不是什么旅游旺地,汹涌的人头,看得出多是本地人,诧异的是,排着长队的人群中,大多手里还拿着鸡蛋,细看方知,当地食客,会现场把鸡蛋打碎,搅入滚烫的雉羹中,增加口感。这,也是难得一见的有趣食景。

 

坐在餐馆人群稍少些的二楼。窗外,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眼前,是跨越了漫长时空而来的雉羹,味道如何,已经不重要,雾烟袅袅中,感受到的,是朝圣一样的庄严和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