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童浩浩(化名)与爷爷、奶奶、姐姐一道生活在蕲春县的老家中。 两周前,奶奶从地里摘回新鲜的蚕豆米,晚上炒了一道蚕豆米炒鸡蛋。 新鲜蚕豆米香甜可口,浩浩吃了两大勺。 起初一切正常,可没想到了晚上浩浩开始出现肚子疼的情况。奶奶为其揉了揉肚子,浩浩便睡下了。 每年蚕豆上市的季节,也是蚕豆病高发的时间,今年也不例外。立夏刚到,医院儿科在一周内就收治了两例蚕豆病患者。 其中一例严重的患者体内近一半的红细胞已遭到破坏。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病史,那就是吃了新鲜的蚕豆。 每个孩子出生,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都不希望孩子受到什么伤害,这是宝爸宝妈对孩子最大的心愿。 大多数的孩子生下来都非常的健康,但也有不幸运的孩子,一出生就患上了某种疾病,这些大部分都是遗传类的疾病,十分的让家长心疼。 遗传病的种类特别多,很多的家长对这些遗传病大多都是不了解的,有很多疾病都是特别的陌生,但却很常见。 其中有一个病症就叫做“蚕豆病”,相信很多父母都不了解这个疾病,但这个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家长们就一定要了解这个疾病。 蚕豆病是什么病?其实这是一种遗传性贫血! 老一辈总会有“吃蚕豆不长痘”的说法,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蚕豆中的多种物质能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者的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不足,引起溶血。 据统计,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者全球达4亿。 儿童是该病的好发群体,低龄儿童尤其需要谨慎。 婴幼儿蚕豆病患者更敏感,反应更大。 蚕豆病在我国的西南部、华南部、华东部以及华北部都有病例发现,并且其中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和江西的发病率最高。 按年龄大小来划分的话,儿童患蚕豆病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人,这种病3岁以下患者占70%,并且患者中男宝占90%。 蚕豆病的表现一般是在食用蚕豆数小时至数天内突然发作。 严重程度与食豆量无关,有时吃1粒~2粒,甚至吸入蚕豆花粉,都可能发病。 一旦发病,来势凶猛,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微热、头昏、倦怠无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和尿液颜色加深等。 继而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 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此时,患者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 若急救不及时,常于发病后1日~2日死亡。 如果患上了“蚕豆病”,也不要太悲观和慌张,除了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意外,宝爸宝妈们还要注意平时日常的护理以及宝宝的饮食,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如果宝宝患上了“蚕豆病”,那么就要让宝宝远离蚕豆,不吃蚕豆这类食物,尤其是在哺乳期的妈妈也要注意。 因为宝宝在吃奶,所以家长也不要吃和蚕豆有关的食物,否则宝宝也会受到影响。 宝宝的生活环境也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接触盛开的蚕豆花,要让宝宝远离这些植物。 如果宝宝出现了其它的疾病,那么带宝宝去看医生的时候就要告诉医生,自己家的宝宝有“蚕豆病”,这样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就不会开会使蚕豆宝宝过敏的药物。 那“蚕豆病”都有哪些东西千万不能碰呢? A、中草药:除了必须隔离的各种蚕豆以及蚕豆制品,一些中草药也不能服药,如珍珠粉、金银花、川莲、牛黄、腊梅花、熊胆、保婴丹等。 B、慎用退烧药:去痛片、阿斯匹林、使痛宁、奎尼丁、安他唑林、小儿退热栓、左旋多巴、安痛定等。 C、禁用消炎镇痛药:消炎痛、甲芬那酸、保泰松等。 D、其他禁用药物:利眠宁、甲基多巴、利福平、奎宁、氯霉素、氯磺丙脲、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 E、薄荷、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平安膏禁用,跌打酒等含有牛黄的日用品也需禁用。 得了蚕豆病的宝宝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蚕豆病我们是可以预防的。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做父母的最不愿意看到孩子生病,孩子生病了花钱是小事,但受罪是大事,才做让宝爸宝妈看着揪心。 如果宝宝被检查出患有蚕豆病,要给宝宝定期去医院做检查,随时关注宝宝身体状况,预防发病。 |
|
来自: 桃子的图书馆zt >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