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时期——五胡十六国的“造钱史”

 半梦书斋 2019-05-17

十六国之名、源于北魏崔鸿所作《十六国春秋》。自汉魏以来,中原周边民族不断内徒,到西晋末年,已经广泛分布于中原各地。“八王之乱”后,政局动荡,各少数民族,特别是匈奴、鲜卑、氐、羯、羌的上层人士纷纷起兵,从304年到439年,中原各地也一直处于割据混战的状态,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至少有16个政权存在过,历史上称为十六国时期。

由于十六国政权基本上是由匈奴、鲜率氏、羯、羌等少数民族建立,所以历史上有“五胡十六国”的说法。十六国时期,战争频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凋敝,商业废弛,特别是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还在过着游牧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所以大都未铸造钱币。

不过在社会相对安定的间隙,局部地区和某些时段的商品经济仍有所恢复和发展,钱币使用并未绝迹。如前凉、后赵、成汉等政权,为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繁荣商品贸易,曾铸行过钱币。

一、前凉铸币

在中原地区饱受战火摧残之时,西北地区的凉州相对来讲是比较安定的,“中州虽乱,此方安全”。于是,为躲避战乱,中原和关中地区的流民纷纷逃到此地。劳动力的增加和较为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凉州地区的经济发展。

前凉统治者张轨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听从索辅的建议,下令恢复使用五铢钱。《晋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愍帝即位,进位司空,固让。太府参军索辅言于轨曰:

“古以金贝皮币为货,息谷帛量度之耗。二汉制五铢钱,通易不滞。泰始中,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缣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弊之甚也。今中州虽乱,此方安全,宜复五铢以济通变之会。”

以前凉政权是否有自铸币的间题一直困扰着货币史学界。洪遵在《泉志》中将张轨五铢钱列为伪品。有学者通过考察张轨政权的自然经济和河西走廊的货币环境,认为张轨没有铸造五铢钱,而是恢复使用凉州境内遗存的旧五铢钱。但也有学者认为前凉统治者曾铸造五铢钱,同时期其他政权的货币出现在前凉统治区,说明彼此间显然存在着贸易往来。关于这一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依靠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才有可能解决。

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时期——五胡十六国的“造钱史”

二、后赵铸币

后赵政权是羯族石勒所建,都変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后迁邺。后赵是十六中最强盛的一个国家,盛时疆域有今河北、山西、映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后赵在石勒统治时期,政治较为清明、,为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石勒“招纳流民,民归之者二十万户”,采取一些劝课农桑的措施。

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劝课农桑。农桑最修者,赐爵五大夫”。后起沿用西晋时期的郡县组织系统管理,责令境内农户承担租调力役,“以幽冀渐平,始下州郡阅实人户,户赀二匹,租二斛”。

石勒提倡节约粮食,主张禁酒,“勒以百姓始复业,资储未丰,于是重制禁酿”。由于措施得力,后赵境内的小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有所复苏,甚至形成了定期的集市。后赵政权全盛时期,与东晋、前凉和周边民族均有商业和聘使贸易往来。

319年,石勒自称赵王时,“置挈壶署,铸丰货钱”。为了推行新钱,促进铜钱的流通,后赵政权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改变税收政策,“乃重立禁制,官赋至皆取钱,廛肆故不行也”,甚至采取以严刑峻法强制压低绢价,“出公绢市钱,限中绢匹一千二百,下绢八百。然百姓私买中绢四千,下绢二千,巧利者贱买私钱,贵卖于官,坐死者十数人,而钱终不行”。虽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但其希望通过促进货币流通带动商业繁荣,以利统治的目的十分明显。参军樊坦清贫,石勒曾一次赐予他“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这表明后赵的钱币有一定的铸造量和贮藏量。

石虎统治时,曾经“下书令刑赎之家得以钱代财帛,无钱听以谷麦,皆随时价输水次仓”,以钱币代替谷帛赎罪,说明钱币使用有一定的广泛性。不过后赵政权自石虎开始由于残暴统治内乱不断,加之穷兵黩武,连年战争,造成社会动荡,终致败亡,其铸币流通时间较短。

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时期——五胡十六国的“造钱史”

三、成汉铸币

西晋后期,巴氏族领袖李特领导益州流民起义,303年,战败被杀。

304年,其子李雄建立成国政权,定都在成都,据有今天云南、贵州、川东一带。

338年,李雄堂弟李寿算位,改国号为“汉”,

347年成汉政权被东晋桓温所灭。

由于《汉书・食货志》有“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英钱”的记载,

过去很多学者认为汉兴钱是西汉初期铸造的英钱,这是读史有误所致,以为“汉兴”二字就是汉代兴起之意。所以,如《钱谱》《通典》《泉志》等钱币著录都把汉兴钱认定为汉高祖铸币,以讹传讹近千年,直至清梁诗正的《钱录》才将其定为割据蜀地的李寿政权铸币。汉兴钱文隶书兼楷意,字体扁平,钱文细浅,光背无文。

有两种版别,一种竖读,俗称“竖汉兴”,较为多见;一种横读,俗称“横汉兴”,较为少见。钱径1.6~1.7厘米,重0.7~1.1克。制作粗陋,字浅肉薄,面背均有内外廓,钱文外接廓内接穿。汉兴钱主要见于四川、江苏地区。

四、大夏铸币

大夏政权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王朝。407年5月,赫连勃勃正式脱离了后秦姚兴的统治,6月,正式建国,国号“大夏”,建元“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省靖边县北),史称胡夏或大夏。

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时期——五胡十六国的“造钱史”

大夏国的经济形式主要是农耕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同时兼营手工业和商业。418年,赫连勃勃攻占长安,次年,赫连勃勃正式称帝,改元“真兴”。铸造金属货币,钱文“太夏真兴”,“大夏”(古时“太”与“大”同义)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开创了国号、年号同铸于钱币面上的先例。钱文隶书兼有楷书风格,旋读。钱径2.2~2.3厘米,重2.8~3克。形制有莽钱遗风,内外廓精整。大夏真兴钱文明显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与中国书法演进的历史进程是吻合的,同时也说明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夏真兴钱最早发现于清代嘉道年间,我们目前为止见到最早描述大夏真兴钱的是清翁树培的《古泉汇考》,刘燕庭在批校此书时,补附了夏赫连勃勃大夏真兴一段,其云:“正书,径寸,重郭,字微含隶体……文自上右旋读,重郭如货泉式,穿甚大。”

大夏政权到431年为吐谷浑所灭,立国仅仅25年,加之地处西北,统治区域不广,因此这种钱的铸造量不会很多,故遗存至今十分罕见。

(五)其他铸币

史料记载前秦时的苻坚也曾铸造铜钱。据《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铸十二铜人,董卓毁其九铸钱,剩余三个铜人,“符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

司马贞《史记索隐・秦本纪》引《三辅旧事》云:“董卓坏其十为钱,余二犹在。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长安而销之。”然而因没有实物,故不知道所铸铜钱的具体形制。

但前秦却有货币经济价值高度体现的具体描述:“有司奏人有盗其母之钱而逃者,请投之四裔。太后闻而怒日:・三千之罪莫大于之(不)孝,当弃之市朝,奈何投之方外乎?方外岂有无父母之乡乎?”于是報而杀之。”

前秦时期,关陇地区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苻坚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生产,即位不过五年,即已收到显著成效,出现了“田畴修辟,帑藏充盈”的景况。苻坚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十六国时期是比较突出的,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前秦政权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一度比较兴盛,“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易贩于道”,富商大贾“家累干金,车服之盛,拟则王侯”,来自西域和中亚的胡商在长安城中都能见到,史称“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这也算是在十六国这样混乱时代中少见的'盛景'了

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时期——五胡十六国的“造钱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