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阅读吧,不要焦虑于懂和不懂”——挪威 利勒海默尔

 昵称27492377 2019-05-17


  新作《小说课》出版、上央视录制《朗读者》、去外地和读者交流……异常忙碌的毕飞宇,昨天回到南京接受了记者专访。关于朗读和阅读这两个时下热门的话题,毕飞宇有自己的回忆和建议。

  回忆朗读生涯——

  “挪威小城夜晚到处都是作家的声音”

  前阵子毕飞宇去央视参加《朗读者》,读了《推拿》,这是他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朗读活动。朗读在中国,最近虽然热起来,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氛围,他的朗读活动之前基本发生在欧美。

  毕飞宇印象中最震撼的朗读活动,是在挪威的利勒海默尔。这座只有3万人的小城,一年有60多个作家节,城市里的居民开着私家车做义工,接送作家们。“挪威的黑夜非常长,整个城市所有的酒吧里,都有个作家在上面朗读。有的是一个人读,有的是配乐读,有的是男女对读。底下一人一张椅子拿着一杯酒在听,整个酒吧都安安静静的,整个城市里到处都是作家的声音……”毕飞宇说,在挪威的那几天,内心充满了尊严感,“不是波涛汹涌,不是很多人簇拥上来的那种明星般的受尊重,而是大街上见面时对你点头笑笑的尊重,回想起来很动人。”

  最幸福的一次朗读则发生在印度。那年毕飞宇得了亚洲文学奖,受邀去了印度,在当地参加一家人家的家宴。“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有个人说写了一首诗,然后就站起来在桌边开始朗诵。如果在中国的家宴上做这个事,可能会觉得有点做作,在场其他人也会感觉不舒服。但在那里,所有人按照顺序一一朗诵,轮到我的时候,我说我没带书,他们立即拿了一本我的书出来。”这次的经历,让毕飞宇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小说家的光荣感”。

  愿多和读者交流——

  “作家和读者应该构成日常互动的关系”

  在国外朗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听得懂中国作家读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就是爱听,而且还买票来听。“2006年在德国参加一个系列活动,有一对母女从头跟到尾,我到哪个城市,她们就跟到哪个城市。小女儿只有七八岁,那个妈妈就是专门让女儿来听我读汉语。”

  在毕飞宇看来,语言不通听不听得懂完全不是个问题。“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听其他语言的朗诵。东欧那些诗人用的语言,我一个单词也听不懂,但看着他们自嗨,然后带动大家一起群嗨,就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有一年毕飞宇和爱尔兰作家托宾参加活动,“我一句也没听懂,但我觉得当时不是听朗诵,完全是摇滚歌手在演唱。他读到写得非常刺激的部分,底下的观众都开始尖叫。在那样的氛围里,不会有懂不懂的问题。”

  像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很少发生。中国的书展不少,作家节很少。“书展的主人是图书,作家节的主人是作家,去朗诵,去和读者交流。中国作家和读者没有构成日常互动的关系,其实互动对双方都有好处。”毕飞宇说,“作家并没有真正走进日常生活,走进日常生活的是图书。比如在挪威那个小城,随时走进酒吧就可以和作家聊天。萨特以前每天早上固定去一家咖啡馆,任何人都能走进去见到他。”而毕飞宇自己,很愿意做个能和读者日常互动的作家,他现在经常会出现在星巴克,遇见他的南京读者就可以和他聊一聊。

  新作提供阅读方法——

  “听别人讲永远不能替代自己阅读”

  语言隔阂会带来懂与不懂的问题,而即便是母语,也经常会有人提出:读不懂怎么办?这在毕飞宇看来是个伪命题。“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座山,能爬到哪儿算哪儿。等你真爬到巅峰的时候,看到的也许不是山,而是远方和天空。”毕飞宇说,阅读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不要焦虑懂和不懂。

  近两年毕飞宇明显感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尤其是80后、90后的职场年轻人,拥有了空前的阅读热情。知识欠缺、文字审美能力匮乏,是很多受应试教育之苦的年轻人阅读的动力。但毕飞宇也想提醒大家——快补也许不是一个好方式。“有人想用‘唐诗二十讲’‘《红楼梦》三十讲’之类的解决知识体系的问题,让自己在社交场合不露怯。但二手和三手的东西永远没有一手的东西好,一定要到源头去找。比方说《红楼梦》,永远不能用听别人讲,来替代自己阅读。”

  毕飞宇的新作《小说课》,是他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集结,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他的最大愿望不是让读者去读这几篇小说,而是提供一种阅读方法,“我是这样读小说的,你们也可以这样试试看,这也许能对年轻人起到帮助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的所有讲稿都不是鱼,而是渔。我最愿意跟大家交流的是捕鱼的方式,而不是让大家来吃鱼。”

  本报记者 邢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