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法 我 是 李 邕 行书入碑 北海如象 李邕(678—747),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一说为湖北江夏人(今湖北武汉)。盛唐书法家、文学家。李邕少年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天宝初年出任北海郡(今青州)太守,人称李北海。古稀之年,遭奸相李林甫杖杀,成为历史悲剧。李邕为人耿介,颇负盛名,世人赞起“词高行直”;书法学“二王”,书风俊迈,笔力雄劲,并继李世民《晋祠铭》《温泉铭》后以行书入碑,《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为其代表作。他工文,尤长碑颂,其文格调高昂,奋发扬厉,气象恢宏。可以说,李邕是盛唐时期书风、文风的代表,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与高度。 李邕天资聪慧,书法学“二王”,顿挫起伏,能摆脱旧习独创一格。王书以逸取胜,邕书以健著称,即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李邕以行书入碑,被称为“书中仙手”。其行书不仅为当时为重,令书坛面目为之一新,还对宋、元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邕书法集诸家之长,又自成一体,可谓笔笔有古人,笔笔是自我。其书法特点大致有三: 1. 融“二王”疏朗隽逸与魏碑古朴雄浑为一体,初看气势跌宕,笔力扩张,实则点画精妙,方中寓圆。 《宣和书谱》载:“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既得其秒,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邕将碑版之雄肆苍健气度与放折夸张笔法加以融汇运用,取其凝重朴厚以克服二王隽逸媚态,加之书写时落落洒脱,不曾经意,终将两种审美取向融合为一,自成一家。 王羲之 李邕 2. 字形方折险劲,结字上松下紧,笔画肥而不滞。 李邕行书以结字最具特色,历来为学人所重。清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谓:“以荒率为深沉,以欹侧为端凝,北海所独。”其字形左低右高,体势欹侧,中宫紧凑,四外张扬,上松下紧,气度雄阔。 《云麾将军碑》 《云麾将军碑》 3. 笔力遒劲舒展,气格深沉高逸。 明杨士奇《东里续集》谓:“北海书距度森严,筋骨雄健,沉着飞动,引笔有千钧之力。”时人受玄宗影响,好尚隶意,从李邕书法上下紧密、左右疏朗的布局即可看出。 《麓山寺碑》(局部) 又名《岳麓寺碑》。此碑笔势雄健,如龙如象,气息沉稳内敛,势态纵横;运笔稳健,方圆并施,庄严俊迈之中,蕴含自然朴拙之态。此碑将真、行共融于作品之中,虽字字独立,而笔断意连之气息贯穿其中,字之大小、正奇、收放变化,互相依存而又互相牵制,十分协调。此作无论是点画用笔,行间行气,还是字法之结体取势,全乃博采魏晋诸家之长于一体,融会贯通,是唐代行书中的精品。 《李思训碑》(局部) 又名《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此碑用笔向上挺耸,常夸大上部缩小下部,结字撇长捺短,主笔伸展,右小左大,随势右倾,给人以挺拔奇绝之美。通篇笔法遒劲,刚劲峻利,神采飞扬;妍美流利,更不乏雄强之气。 《李思训碑》 ![]() ![]() ![]() ![]() ![]() ![]() ![]() ![]() ![]() 备 战 国 展 大展获奖书家自述创作过程 注: 1.以上链接均含视频,请在流量充足情况下打开; 2.以上链接均来自各大门户视频网站,仅供学习、交流 |
|
来自: 旷世缘q33hh84b > 《书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