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你应该学习知识萃取

 虎牙变大猫 2019-05-18

核心提示:在移动互联和知识付费时代,外部知识、大咖知识已不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培训专家断言,2018年“知识萃取”还将持续成为热点。

培训新趋势



在移动互联和知识付费时代,外部知识、大咖知识已经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但这些知识在组织内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业务专家多年实践中沉淀的隐性经验。也是为什么这两年知识萃取和微课开发火起来的原因。

知识萃取本不是新鲜话题,因为在课程开发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知识萃取问题,是做课程开发的老师的必备技能。在知识萃取时,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业务专家的隐性经验挖掘出来,而不仅仅是萃取问题。因此不少培训专家断言,在2018年“知识萃取”还将持续成为热点。

知识萃取(Knowledge Extraction),就是从一大堆数据、信息、文本、经验中,通过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将精华的知识抽取提炼出来的过程。原指IT领域从结构化数据或者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出可以被机器阅读与理解的新知识内容,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信息抽取类似。事实上,现阶段知识萃取的概念范畴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被逐渐扩大,包含了对隐性知识及显性知识的整合、加工及提炼。其中对经验的挖掘提炼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对文档的整理加工是显性知识标准化的过程。

例如:经验(Experience)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接触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经验从何而来?经验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来,经验从超前的探索中来。经验往往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常以“原因”的形式出现,是之所以成功的理由,它反映出事物的某种规律性的联系。经验往往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如果通过知识萃取将经验进行显性化,形成案例沉淀下来,则更容易被传承借鉴,并更大地创造价值。

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手和专家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而将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提取出来,并传递给跟他们工作相似的人,让更多的人达到他们的水平,这无疑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

但在实践中,无论知识萃取的结果是各类培训课程还是案例,内容大都受到了目标用户的质疑:他们或认为内容太过简单或复杂,或认为没有说出他们想要了解的核心或关注的问题,可复用性较差。甚至,这些内容许多时候也不被支持内容产出的专家认可。

内容没人用



许多知识萃取的内容在他们产出的那一刻,其生命周期就结束了,因为很少有人去打开它。不少员工甚至认为企业内部的所谓案例和课程就是一帮人的自娱自乐,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很热闹,可能真正看那些内容的就是撰写和开发的那几个人!员工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所产生内容的重用和复用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

用于企业内部的原则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就认识到企业内部的智慧需要不断获取、分享、记录、整合、使用与更新。而今,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后涌入职场、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学习习惯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萃取乃至知识管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以“变现”为目的



企业是一个讲效率、业绩的地方,但不少知识萃取及管理负责人,一开始先做标杆研究,追求大而全,最后让公司在看不到业绩的等待中耗尽耐心。

什么知识应该先被萃取?有关人士认为答案非常简单:每个部门被自己的员工、其他部门询问最多的问题。这些知识最容易“变现”并看到成绩。沉淀这些知识,业务专家不用再花费时间不断回答同样的问题,何乐不为?

以微课为载体



如今,人们喜欢刷手机、看段子,知识载体也要适应员工的这种学习特点。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图不如动画,以图文、视频、H5为主要形式的微课,时间短、每课聚焦一个知识点,易于在移动端传播,方便员工学习。

虽然做微课的过程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专家而言,微课的价值远远大于开发时花费的精力。首先,专家不用每次分享都亲自到场;其次,做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提炼,这不仅让分享更科学更完整,也是对自己的总结和提升。

场景化检索



成人学习的特点之一是“没用不学”,即需要的时候学习动机才最强。所以,萃取知识不必苛求全面完整,而是对应一个个细小的场景,方便员工即用即学。知识本身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只有与公司的场景结合起来,才有了落脚点和生命力。

场景化萃取还能照顾到很多实操能力强、理论修养偏弱的专家。他们不太会讲出“所以然”,这时给到他们相应的场景,让他们根据场景“讲故事”,则要容易得多,之后再由专业人员提炼知识点即可。

众创众包的知识更新



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折旧,众创众包的方式适合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不断发展,新生代员工作为真正的执行者,无疑会拥有问题的答案。专家与精英固然是知识的主要贡献者,但也要“打一场人民的战争”。并且,在众创众包的平台上提供萃取模板,大家就能够快速“填空”。这使萃取不再“麻烦”,占用时间少,也是提高员工分享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策略和形式,让员工发现知识萃取不再只是为企业的“图书馆”添砖加瓦,而是直接有助于提升他人能力,对于自己也益处颇多。当他们拥有可分享的知识时,也就更愿意加入分享的行列。

知识萃取:典型方法及模型



联想复盘



“复盘”源于围棋术语,在联想企业逐步演变为企业文化中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联想认为复盘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工作做完了,还需要把工作重新回顾演练一遍,不断检验和校正目标,分析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深化认识和总结规律。这种工作方法从柳传志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成为联想内部的一个标志性方法。联想复盘分为如下四步: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美国陆军AAR



AAR(After Action Re-view),也称事后回顾方法,是知识管理“事前学、事中学、事后学”中一个重要的步骤。AAR最早是美国陆军所采用的一项任务后的检视方法。美国陆军对AAR的定义为:对一事件的专业性讨论,着重于表现标准,使参加者自行发现发生了什么、为何发生及如何维持优点,并改进缺点。

美国陆军在进行AAR的时候,通常会问自己如下四个重要的问题:原定的任务与目标是什么;实际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下次应该怎么办。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经验萃取,并且视情况将相关的经验形成美国陆军的管理制度或规范,上升成为整个组织的战斗力。

华为知识收割



在知识管理圈,最近两年华为的知识收割做法开始逐渐得到关注。具体而言,华为的知识收割主要针对组织内部项目,包括如下内容:一是经验收割(Retrospect会议),一是文档收割(价值文档整理)。前者重隐形经验,后者重显性知识,两者并重,共同构成华为知识收割的重要部分。华为知识收割有其固定的套路和流程。主要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选择项目



首先需要识别组织能力的短板,并根据组织能力短板选择重点关注的知识收割项目,即从战略高度上进行项目知识收割的优先级排序。

单个项目知识收割



确定好知识收割的具体项目后,须要先进行筹备,明确目标和范围,确定知识收割组织人员、参与人员及其他资源等。之后需要通过召开Retrospect会议、文档收割会议等方式,引导人员对项目中的隐形知识、显性知识进行系统收割,整理出最终的收割内容后,进行审核及存储。

组织资产刷新



在确定组织知识资产的刷新范围后,组建团队将项目收割到的经验和文档批量处理上传刷新到华为的知识库中,从而正式变成组织的知识资产。

知识传递



最后还需要确定新上传知识资产潜在的适用目标范围及对象,由知识管理人员主动组织一些知识传递活动,确定知识传递方式,从而确保这些新的知识能够被传递给合适的人群。

来源:人力资源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