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之旅(四)天涯海角

 刘老更 2019-05-18

海南之旅(四)天涯海角

刘老更
昨天 阅读4

  2019年3月16日早上,我们离开亚龙湾直奔天涯海角景区,在大巴车上大家都困睡,导游为了让大家醒脑,开讲天涯海角的故事,顿时众人睡意消失,聚精会神听导游讲天涯海角传说故事:“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天的尽头,海的角落,双双投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相随,海枯石烂不变心”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大家正津津有味听故事,旅游大巴车己驶入天涯海角广场,广场尽头便是大海,办完门票,我们途步到海边。


  踏进海边,一幅海石风景带首先映入眼帘,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天连碧水碧连天。曲折延绵的海岸,千奇百怪的礁石与碧蓝的海水银白的沙滩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海边巨石磷峋,惊涛拍石卷起千层浪,涛声不绝,浪花飞溅,气势磅礴,让人叹为观止。

  巨大的岩石突兀横卧在海边,上刻“天涯”二字,远远望去,海天相隔,犹如到了大地的尽头。从天涯石的背面,站在一块岩石顶上向前看,才能更清晰地平览刻着“海角”二字的巨大岩石,与天涯背靠背,寓意“近在咫尺,天各一方”。

据记载:“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

“海角”是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所书。

  此情此景,我的神思如冥,联想今天的海南岛不仅是旅游圣地,更是心灵道场,一千二百年前鉴真和尚在这里播下的佛缘,已然开花结果,技繁叶茂。但在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眼中,海南岛是“化外之地”,是历代朝𨒂流放政治犯的地方。随唐宋元时期被贬谪至海南岛的“五公”,“苏公”,这是仅次于满门斩的刑罚。因为,“获罪官员”,一经南贬,便同死别。1097年6月11日,苏轼(苏东坡)忠而被贬,贤而遭迁到海南岛儋州。苏东坡被贬到海南也是做好死的准备,在给友人的信中,苏东坡写道:“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但海南岛真的就那么可怕吗?苏东坡到海南后,在地方官员和老百姓的帮助下,克服“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言不通”等重重困难,经受了极限艰难考验,心灵的枷锁在一点一点地卸去。


  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在政敌眼中,苏东坡已经跌到底谷,苟延残喘;但他自己明白,一个崭新的苏东坡在涅槃,生机勃勃。“吾始至海南,环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大怒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谁不在岛者?人居其间,不过像一只蝼蚁,一茎细草,而自己好比从一个大岛换到了一个小岛上,又何必做什么天涯路尽之叹呢?”。沧海一粟,只有一个人被孤零零地置于南方之南,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直到今天,仍然有人把海南岛当做摆脱历史,抹平身份,放下一切尘世纠结,人生清零,涤荡心灵,从头再来的道场。

  这块礁石,印在2元人民币的背面。据说它是“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后折断的一截,“天柱”被派到这里,独撑南天。此刻的苏东坡,不就是南天一柱吗?

   苏东坡劝说汉人和黎人和睦共处:“咨尔黎汉均是一民”。这是海南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提出民族平等的观念。

    从“蛮荒之地”到海外“邹鲁”,东坡书院,海南第一名胜。自隨朝开科取仕以来,中原各地儒学盛行,考中举人,进士,状元都是平常,但直到苏东坡流放海南儋州,海南岛从没有出过一个举人,这成了苏东坡办学的动力。公元1100年3月,学生姜唐佐去广州赶考,临别,苏东坡在他扇面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而且约定等中举那一天,一定送他一首完整诗。果然,姜唐佐不负师望,一考中举人,成为海南岛历史上破天荒的举人。三年后姜唐佐特意去拜会苏辙,闻知恩师已仙逝,悲痛不已,他默默地拿出苏轼的题扇,苏辙见亡兄遗作,沉默片刻,含泪帮兄长兑现了了承诺:“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天荒既破,海南岛儒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灿若星河,蛮荒之地,赢得了“海外邹鲁”的赞誉。



  站在大海岸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泛起一丝淡淡的乡愁,天涯海角的游子,涌起心底的远念。

     六天的海南之旅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每到一处,都真真切切地感受了海南岛浓浓的风俗人情,目睹了海岛绚丽多彩风光,海南人的热情,善良,宽厚,诚信……让你更加坚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部分图片:网络配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