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王、越女二人兮”东汉铭文画像镜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5-18



东汉画像镜是中国铜镜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以高浮雕工艺为表现手法,以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神,配以驷马驾车为基本纹饰布局,精雕细琢,工艺精湛,其中尤以玉女舞蹈、骑马兵阵仪仗图案蕴藏着最丰富的文化内涵。

“王女乐乐”画像镜

直径22.3CM 厚0.8CM



高大半球钮,圆钮座。乳钉布局将镜面分为四区。第一区为西王母侧坐在双支架的二层祭枱之上,长袍舒袖头戴胜,明眉皓目,左下侧有铭“西王母四侍女”。从画面上西王母后侧持便面的美女、到西王母右前作侍俸状的美女、下方袖手作侍应状的共四位貌美少女,无疑就是这“四侍女”。



与西王母隔钮对称的第二区有一头戴进贤冠的长者,侧坐于三层方圃之上,圆目阔唇有须,按常规应为东王公,但其面前的榜题却是“吴王、越女二人兮”。从画面看,吴王面前头饰“u”形双髻,上有显示其身份的华盖遮护的美女即“越女二人兮”。吴王身后有“侍郎四人”铭。且与之相对应的画面上有衣着相同的男侍四人,即“四侍郎”。



第三区为兵阵区。八匹骏马扬蹄疾驰,兵士手执短剑,威猛骄勇显示出强盛的国力。



第四区纹饰内容最丰富,一头戴高冠的玉女呈飞天之势,神情端庄,长裙飘曳,正在跳汉代著名的长袖舞。其左侧有铭:“上女乐乐”。玉女舞姿的前后有人执鼓,有人吹竽,有人翻筋斗,有人舞剑,一派倡乐盛况。玉女右侧是“朱师作”三字铭,应为镜师自题。



中国古代铜镜艺术发展史上有三大巅峰,其中东汉的画像镜以其超群的高浮雕工艺所创作的铜镜艺术,在三大巅峰中独树一帜,其辉煌的艺术成就足可与大唐盛世高浮雕工艺相篦美。更重要的是,东汉画像镜所蕴藏的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与其他类形的镜种是难以比拟的。



下面我们就此面画家镜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

欣赏一面汉代画像镜,首先要读懂画像镜纹饰的内容,在人物众多的画像镜中,读懂内容并不容易。在这方面,铜镜铭文——尤其榜题铭文显得更加重要。榜题铭文与其他铜镜铭文不同,榜题铭文和镜子纹饰是直接关系,是命名纹饰主题的,相当于书画的名称,这面镜子的最珍罕之处就在于其榜题铭文的文化内涵。

传统而典型的四分区东汉画像镜以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纹饰对称布局,这面镜子的第一区依然以西王母布局,但有铭“西王母四侍女”,此铭很重要,这就准确无误的确认了四美女的身份是服侍西王母的,与西王母是主仆关系,有“玉女”铭的画像镜则要另论。

第二区应为传统的东王公,而在主神面前的榜题铭文却明确指出是“吴王、越女二人兮”,中国古代史上能称吴王的历史人物不乏其例,如西汉吴王刘濞,三国吴王孙权。就这面画像镜来讲,此“吴王”可能是大名鼎鼎的“夫差(?-前473年),也可能是其父阖闾。说他是西汉吴王刘濞也未尚不可,但绝不可能是三国吴王孙权,因为三国时期已不流行高浮雕的画像镜。我认为,镜子上的吴王应该是无明确目标可指的泛称,是指代表国家形像的一尊神灵、一个象征。

而“越女”铭可能是指吴王夫差灭了越国之后,传说中的越国美女郑旦,恨吴王杀其父母,毁了她浣纱野溪的幸福生活,自愿以自己的美貌去博吴王的宠爱,使得吴王“越女难消亡国恨,吴王自此不早朝!”为国、为家报仇的帼国英烈故事,即使是传说,但那也是越女郑旦一人之事。而镜子铭文却是清晰可辨的“吴王、越女二人兮”,画面也有服饰相同的二位美女伫立吴王面前。因二位美女着华丽服装立于华盖之下,可知其地位比西王母的“四侍女”要高。故此,此区画面我的理解,应为已经被神仙化、国家化、象征化的吴王,与二位越国美女、四侍郎和谐相处的神仙生活。

而“越女”则泛指是出自越国的美女,自古越国出美女史籍多有记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就是古越国诸暨(今淅江诸暨)人。此说法和以上理解不但不悖,而且是非常贴切的。也可证明以上理解并非偏颇之举。

第四区为“上女乐乐”区,我认为“上女乐乐”之前还少一字,应为“天上女乐乐”。

我在新出拙作《中原藏镜聚英》品赏96号“东汉·东王公作昌”铭祭祀画像镜中指出:

镜铭榜题中的“作昌”即“作昌乐”,指东汉人在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等仪典时,为邀宠讨得祖宗神灵的高兴、欢喜开心而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东王公作昌图。其图的背景是在九霄云中所作,这并非推断和臆想,是有资料可证的,见云中作昌图的“云中作昌”铭在右上角。云中作昌即天上九霄作倡,此时九韶鸣奏,磬瑟和弦,玉女长袖舒卷,翩翩起舞,故此镜的玉女舞蹈图案实为“天上玉女作昌乐而乐无极”之本意。只有这样才能盛邀八方神灵归位,接受祭祀跪拜之大礼。

“朱师作”三字铭中的朱师,是东汉著名的画像镜师,留存在世的镜子众多,其艺术特点是擅长用平台浮雕,刻镌众多的神仙人物、飞禽走兽,人物禽兽粗旷硕大,雄浑有力,场面宏大,制作工艺精湛,“朱师作”的东汉画像镜是现代铜镜收藏家热衷收藏的热门艺术品。

我在新出拙作《中原藏镜聚英》中谈到我十余年收藏、研究东汉画像镜的最新学术观点:以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神,配以驷马驾车为基本纹饰布局,精雕细琢,工艺精湛,其中尤以玉女舞蹈、骑马兵阵仪仗图案的画像镜,是以祭祀天地神灵、列祖列宗为主题文化内涵祭祀用器,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中“唯祀与戎”来命名,最符合其文化内涵与特征,东汉祭祀画像镜是中国祭祀天地的青铜礼器最后的辉煌。

随着青铜镜收藏热潮的不断高涨,同样代表着东汉铜镜艺术水平的线描工艺规矩镜,已成了炙手可热的收藏极品,其拍卖价格已经动辙冲上几十、上百万元的新高,相对比起来,比线描工艺复杂的多,制作难度也大的多,比规矩镜百尺杆头更胜一筹的高浮雕工艺的东汉画像镜,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还远远没有被学术界、收藏界、及广大的铜镜爱好者所真正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升值空间。收藏远景、潜值不可估量,铜镜收藏史将很快证明,在高浮雕画像镜收藏领域内捷足先登的睿智者必获大赢!

本文转载于雅昌论坛网名“温故知新”的大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