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VS肉眼的差异,跟齐老师学拍照实战篇,一周一图解析构图(6)

 百合仔 2019-05-18

'要想给摄影美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摄影美的判断因人而异。关于此文对摄影美的论述,只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做的解释。

为了理解这样的解释,

首先必须考虑摄影的三个固有功能:

1、记录过程的快速。

2、记录比肉眼所见的更多的能力。

3、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

--爱德华.韦斯顿

 纵观韦斯顿关于摄影的三点定义,我们上期回顾了记录过程快速性与时间和构图之间的关系,这期要重点聊聊照相机与肉眼的差异。照相机所能呈现给大家的视觉感受绝对是有别于人眼的。

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位的眼睛能够忽略背景而只关注到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而照相机可以。我们中的大部分朋友都感受到了照相机的这个特点。我一直奉劝购买照相机的朋友们,一定要购买一个长焦距镜头。为什么?因为长焦距镜头能够更加突出照相机的这个特性。而用24-70mm镜头的朋友们则很难有机会来感受这一点。有了这个特性,照相机注定了在这个领域要永远强于人的眼睛。为什么不突出发挥它的这个特性呢?

这个特性在韦斯顿的著作中没有提到。但是,它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我在开篇特地回顾一下。

长焦镜头的魅力正是摄影入门阶段最大的乐趣。它可以帮我们做“减法”,减去画面中不必要的部分,进而突出主题。这种摄影方式能吸引人的根本在于:它有别于人眼观察到的情景。以至于看到照片的人都要大呼:赞!

我这篇文章是针对高级进阶者的文章,显然不是来表扬这种做法的。这是摄影极其低级层次的拍摄方式。虽然它在不断被中国摄影圈的朋友复制/再复制,点赞/再点赞。

我必须要告诉大家:这是低级的货色。你最终的境界是得到尼康广告中的照片而无法再进阶一步。

所以,在此,我需要郑重地提醒大家来重新回顾韦斯顿的第二/第三个结论:

“记录比肉眼所见的更多的能力。”

“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

以及它会给摄影作品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可否让一幅没有景深限制,

没有虚化背景,

没有突出前景的照片具有非常好的耐看度?

这类照片可以让人长时间的驻足观看,

留恋其中,发挥思维的想象?

事实上是绝对可以的。

韦斯顿和亚当斯的绝大部分作品

都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细节!还是细节!

照相机超乎肉眼的细节描写能力,

能赋予摄影者这样一种特性,

仅仅依靠丰富的细节和自然柔和的层次变化

也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如果你善于运用这种细节表现力的话。

这里,我照例自我点评一下自己近期的摄影习作。

由于主业工作繁忙的关系,

近期的文章更新频率明显下降了,

这些摄影习作纯属出差和工作之余的随手拍摄,

请大家见谅。

像上图这类主体突出,

色彩反差强烈的照片,

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不耐看!

看完拉倒!

因为除了主体,没有任何画面元素,

没有太多的细节与层次过渡

(或者说细节都是类似的),

画面主体交代的太清楚,

没有任何观众任何想象的空间。

就像一篇平铺直叙的文章。

而上图这幅照片是一幅普通不过的博物馆游记类照片。但是如果大家能到电脑端浏览。会不自觉地在这幅图片中多停留几秒钟的时间,甚至会有所记忆和回味。

在我个人看来,这幅照片要好过上面富士山那幅。

因为,细节,质感,虚实的处理,画面的多种元素,都好于上面那幅色彩绚丽的富士山。它传达出了包豪斯式的工业感,那个年代特有的回忆。我甚至特地保留了背景中的风洞,用来交代这辆车子的时代背景。它是一幅记录照,可是我拍摄的用心程度绝对超过了富士山。我深知,在富士山我只是一名游客,永远不可能拍摄到日本摄影师对富士山的理解。老天帮忙,让我还是捕捉到了很美妙的光影。但是在自家门口拍摄,肯定是要发挥主场的优势,认真拍摄。

谁说摄影可以不讲究器材。

我在上海汽车博物馆拍摄过多次,以前用的佳能相机始终不能达到我的意图。所以,这次是特地带了一台超高解析力的适马相机,配合一只超高解析力的广角镜头(在这台相机上等效50mm标准镜头)。

留意,我没有选择中长焦距镜头,而是用我不太擅长的广角镜头,但是要用广角镜头拍摄到中焦镜头的感受。所以,需要在构图框定上进行裁定,使用过程中需要做一定“减法”。而我选用广角镜头的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也就是在画面中框定尽可能多的我需要的视觉元素。

看似矛盾的说法。我想说的是广角镜头非常难用。因为它要装进很多东西进来,同时又必须减掉不少无用的东西。

最后的照片,得益于相机的丰富层次表现力,让我展现出金属上优雅而丰富的层次自然过渡。完美,圆润的质感尽显。图片不需要做修正,不需要做裁切。

 如果换上奥巴或者佳能,金属的质感都得不到这么完美的表达。

有了对应的器材,就可以对画面的细节和层次进行充分地表达,尽情地发挥照相机不同于肉眼的感受。可以说,是细节的表现力让这幅照片活了下来。不同与肉眼的照片,大家才真正喜欢看。

看似简单的画面,你在现场,用肉眼绝对是无法感受到的。普通人会一晃而过。普通人会去看甲壳虫的内部,而绝对不会驻足在我站立的机位上观察许久。

而我,是在这个位置观察了一段时间才展开拍摄的。这就是摄影人于普通人的不同。

前些日子,我将上图用于适马sd Quattro相机的测评,立即遭来某位使用PENTAX 645D的读者的投诉,认为我拍摄的不好,并例举他在无忌发布的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我特地去无忌仔细查看了这位读者的照片。发现他的照片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不善于使用广角镜头的通病,没有注意透视的运用,将小广角镜头拍摄出了超广角镜头的感觉,为什么?因为相机向前俯视倾斜了不少。这是初学者的通病,可是出现在使用中画幅相机者的身上实属不应该。第二个问题,没有注意广角镜头对于空气透视运用的表达,照片的景深非常大,从前到后都清晰,不是不可以,而是如果运用的不好,则和手机拍摄的结果(肉眼观察的结果)没有多大区别。

对比一下,我采用的拍摄姿势是中规中矩的四平八稳透视,所以使得这幅看似普普通通的照片绝对有别于肉眼和手机拍摄的透视效果。其二,我虽然用的是35mmF1.4 ART镜头,但是在此是等效50mm F1.4的拍摄视角,虽然我嫌视角仍然略大,但是我毫不犹豫地使用比较大的光圈进行拍摄,因为我知道这类照片要有别于到此一游的照片,还是需要于肉眼的观察有所不同的,空气透视感的运用仍然是需要的(背景和前景仍然需要略微虚化,但是不能太虚化,以至于无法交代现场的环境),35mm较短的焦距,仍然足以让我获得焦点前后足够的景深(能够获得焦点附近的细节和层次,靠的就是这点景深)。所以,我对景深不是盲目的教科书式的运用,而是根据实际拍摄意图来决定的。我罗列出这些差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些日子,一位读者与我争论。我说佳能100mm微距是非常好的人像镜头,他反对,他认为太锐利,而人像是需要磨皮的。对于这位可爱的初学者,我最后只好建议他看看卡什的人像作品。看看人像作品,尤其是女性人像作品的细节,可以达到什么惊人的程度。当然,卡什的原版画册很贵。

本次自我点评使用的近期摄影习作由适马相机和职场小蝙蝠摄影包共同完成。当然,也使用了奥巴EM5MK2相机进行工作记录,其细节度的表达完全不能和适马相机相提并论。不是相机不行,而是我没有去发挥它这方面的特性。

上图由奥林巴斯相机拍摄,同样可以不依靠构图,不依靠夸张的PS,而是纯粹依靠细节和丰富的层次让观众喜欢,垂涎欲滴的口感表达至少可以让鼎丰腐乳厂的御用摄影师们望尘莫及。这毕竟只是在家里餐厅拍摄的。一块几分钱的鼎丰玫瑰腐乳,表达出玉石一般的剔透感觉。秘诀是:细节和层次!

您可以下载看看细节。这是原图缩小,没有PS修饰和裁剪过的。

器材讲究,拍摄的手法更加重要。

放大看看细节。米粒同样诱人。要将小型相机发挥到如同大画幅相机一般的细节描写能力,不是不可以,除了用到超高解析力模式等纯技术的手段,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的。具体手法,先暂时保密哦!

对于较真的高手,我承认: 奥巴拍摄的这组照片在选材上耍了些花招,其真实的质感表达上仍然远远逊色于适马相机的表现力。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足够被我骗过去了。

对于画家来说,画笔和颜料永远是那么重要。不要以为画家是器材党,是因为画家要某种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只有某类画笔和颜料的组合才能达到。对于真正喜欢摄影的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了追求丰富,耐看的细节和层次,对于器材的投入和追求是永远的话题。因为细节和层次,对于摄影来说真的太有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