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北土匪绑票,连续两次攻打一处窑洞民居未得逞

 建安视觉 2019-05-18

河南省安阳市,豫北土匪绑票,连续两次攻打一处窑洞民居未得逞。

安阳市善应镇冯家洞村,传说村民在明朝时期从山西迁来,因最早迁来的冯姓村民依山就势修建了几孔石头窑洞,被当地人称为冯家窑洞,后来简称为冯家洞村。


 在村子的冯家窑洞前有一处奇特的古民居,此民居一层为砖砌窑洞,二层以上为碉楼。据村民介绍,该民居在解放前是一个大户人家,家中颇有些钱财。为防止兵匪掠财祸害,这户人家在建筑上很是下了功夫,请民间建筑高手设计规划了此楼。


 据说,受冯家石头窑洞的启发,该建筑师将这处民居设计成一层砖砌窑洞,二层以上为碉楼。治安稳定时期,一层起居生活,二层以上为藏宝楼(战乱避难躲匪灾)。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年代,城镇地区的治安状况还稍好点,山高皇帝远的农村地区土匪横行。当时豫北地区的土话称土匪为“老抬”,强盗看谁家有钱,一般趁夜里的时候,把你家里的人抬走,然后索要钱物。


 冯家洞村的这户财主被老抬(土匪)盯上了,一天的后半夜,几个土匪摸进了冯家洞村。这户人家听到院子里有动静,赶忙将全家人撤上窑洞上的二楼,抽走了梯子,用石板将楼梯口封闭。几个小土匪在屋里屋外转圈找机会,横竖攻不上二楼,天快亮时,几个土匪逃跑了。

 此后,这家大户人家出钱组织了村民联防,白天、夜里都有人巡逻。过后不久,这伙土匪的老大又组织了一次突袭,带着火把干柴来绑肉票。


 由于二楼距地面有五、



土匪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统计过,河南匪情其实是最严重的,到1937年时全省大小土匪加起来还有四十来万。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天下大乱,河南又是四战之地,逐鹿之场,自然灾害不断,加之兵匪掠财,河南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