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 湖南省博物館

 putiyeye 2019-05-18

一、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欣赏

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宋墓出土的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小巧精美。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也出土了一件这样的青瓷瓶,据《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该窖藏出土了357件龙泉窑青瓷,其中瓶30件,分为四型,青釉盘口胆瓶为Ⅲ型Ⅰ式瓶,出土了1件,器物特征:“盘口,长颈,弧圆腹,圈足。白胎,梅子青釉。口径6、底径5.4,高14.8厘米。”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

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墓葬出土了龙泉窑青瓷器231件,其中瓶22件,分为六式。据《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元墓》,青釉盘口胆瓶为报告中的Ⅴ式瓶,出土了8件,器物特征:“盘口,长颈,圆腹,圈足。灰白色胎,釉色光润。口径6.2,底径5.1,高16.5厘米。”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墓葬出土

四川什邡宋代窖藏出土瓷器280余件,《四川省什邡县出土的宋代瓷器》介绍了15件瓷器,其中有“青釉瓷瓶,长颈,鼓腹,施满釉。胎厚重,无花纹,釉厚而光润。口径6.4、底径5、腹径8.5、高16厘米。”此瓶即笔者现所阐述的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四川什邡宋代窖藏出土

四川青神宋代窖藏出土瓷瓶8件,分为三式。据《青神发现宋代窖藏瓷器》,“III式一件,完整。盘口,圆唇内折,短颈,圆腹,平底,圈足。内外施豆青色釉,釉薄发亮,瓷瓶内外分布不规则纹饰。通高13.5厘米,口径5.8厘米,腹径8厘米,圈足径5.6厘米,圈足高0.6厘米。” 此瓶也应为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四川青神窖藏出土

湖北武汉嘉定六年(1213年)任晞靖墓出土于一件龙泉窑青釉胆瓶,据《武昌卓刀泉两座南宋墓葬的清理 》,此瓶小盘口,长颈,鼓腹,圈足。釉色豆青,外表釉层较厚,里面釉层较薄。表里均有光泽和冰裂纹。高14.3、口径5.4厘米。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湖北武汉任晞靖墓出土

浙江德清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吴奥墓出土一件龙泉窑青釉胆瓶,据《浙江德清出土南宋纪年墓文物》,“青瓷长颈瓶 1件,侈口,长颈,球腹,矮圈足。颈和腹部饰数道弦纹。里外施釉,釉色青绿,釉层较厚,釉面莹润厚,开细片,底足无釉呈火石红色,应为龙泉窑产品。高15、口径6.5、底径5.3、最大腹径8.5厘米。”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浙江德清吴奥墓出土

故宫博物馆亦藏有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该瓶釉色青黄,釉面开冰裂纹,甚美。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故宫博物院藏

2014年12月9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展的“清净堂藏宋代瓷器特展”中展出了一件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此展由里斯本澳门科技文化中心承办,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中国艺术馆名誉馆长、中国古陶瓷专家罗伯特·D·莫瑞(Robert D. Mowry)策展,展出了弗朗西斯科、金莹夫妇多年收藏的中国宋代瓷器,并出版了《清净堂藏宋代瓷器特展》图录。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清净堂收藏

纽约佳士得2015年秋拍宋瓷中也有一件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釉水绝佳如美玉。

 

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纽约佳士得2015年秋拍拍品

这种小盘口、筒形长颈、溜肩、圆腹、圈足的龙泉窑青瓷瓶,尺寸都不大,高度在13.5厘米到16.5厘米之间,口径一般是6~7厘米,足径为5~6厘米,最大腹径在8.5厘米左右。内外施釉,仅足端一周露胎,有的泛火石红。釉质莹润,青绿如玉,也有呈色青黄者,即通常所说的黄龙泉,有的釉面有开片,有的开片呈冰裂纹,有的无开片光亮润泽,有的光素无纹,有的数道弦纹装饰。

二、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的名称

这类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名称不一,有称盘口瓶的,有称长颈瓶的,有称胆式瓶的,有称觯式瓶的,也有笼统称为青瓷瓶或青釉瓶的。以浙江德清吴奥墓出土的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为例,吴奥墓为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墓葬,因有确切纪年,故引用较多,同一器物,名称不同,在此瓶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浙江德清出土南宋纪年墓文物》和《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称其为青瓷长颈瓶。周丽丽的《有关龙泉窑两个问题的再认识》、林士民的《从宋元纪念瓷看龙泉窑生产的制品》文中称其为青釉盘口瓶。《浙江纪年瓷》一书中称其为觯式瓶。称盘口瓶者,以其口部特征来称呼;称长颈瓶者,以其颈部特征来称呼;称胆式瓶者以其器身特征来称呼;称觯式瓶者盖以其器形似青铜觯而命名。这些称法简单,易记,体现了此类瓶的某一种特征。然而,如果没有配图的话,只看名称,难知瓶形。《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是该窖藏的正式发掘报告,给此瓶命了个考古学名称——圆鼓腹长颈盘口小瓶,科学规范,包含了所有器形特征。读此名,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脑海中可清晰准确的呈现出瓶形。可是,这种学术性很强的名称不太适合普通读者,因为它长枯燥且没美感,难以记忆。

为了易于一般读者理解和记忆,笔者取了个通俗又能较全面的反应其特征的名称,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求教于大家。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长颈溜肩圆腹,曲线柔和,形若垂胆,似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所描述的,“花壶之制,上锐下圆,略如垂胆”。“胆瓶”一词在宋代诗词中出现频率颇高,如:“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胆瓶分赠两三枝”,“犹有一枝秋色在,明窗净几胆瓶中。”“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树枝。”“彝鼎烧异香,胆瓶插嫩菊。”“旋汲澄泉满胆瓶,一枝斜插置幽亭。”故笔者沿用宋时流行名词“胆瓶”来命其名。宋末元初的银器里也有与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相似的器形,在金银器里的名称亦称为胆瓶。湖南省博物馆藏有1996年湖南临澧县柏枝乡出土的银瓶,年代宋末元初,高14.5厘米,口径5.5厘米,圈足径5.7,重196克,其名为“刘阎造银胆瓶”。该银瓶小盘口,筒形长颈,圆腹,圈足。器形上与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很相似。尺寸也与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差不多。

 

刘阎造银胆瓶  湖南临澧县柏枝乡出土

为了更好的识别这种胆瓶,从名称便能与直口胆瓶区分开来,笔者增加其口部特征“盘口”修饰其名,故得名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

 

高丽青釉嵌云鹤纹胆瓶(直口)  扬州文物商店藏

三、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的功能

1、花瓶

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于佛教的供花献佛。唐代插花,供于佛前,也流行于宫廷。宋代,重文抑武,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农业长足进步,为花卉培植和插花艺术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经济技术支持。宋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可见花市的繁华。宋代插花普及到了民间,杨万里诗云:“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宋人崇尚自然美,青瓷瓶,有着大自然的颜色,又有着汉民族特有的比德于玉的文化情怀。龙泉窑盘口胆瓶釉色青且润,美如玉,插花甚妙。宋代插花艺术蔚然成风,有瓷瓶、铜瓶、竹瓶、银瓶等不同质地的花瓶,在宋画中可欣赏领略一二。我国陶瓷业在宋代空前繁荣,几乎各地都有窑口,这些窑口基本都烧造花瓶,而且造型丰富。插花的瓷瓶中,胆瓶最为普遍,正如扬之水在《宋代花瓶》一文中所说,“胆瓶造型优雅,线条简单却很俊逸,鼓腹容水,修颈容枝,瓶口小而微侈,正宜捧出花束而又轻轻拢住,因此特为宋人赏爱,它出现在时人画笔下便总是与花事相连,比如最常见的采花插瓶。”插花的小瓶大多陈设在书斋几案上,或枕屏旁。

2、酒瓶

乾隆皇帝有诗云,“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来是一家。”玉壶春瓶、梅瓶是酒瓶,也可作花瓶。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是花瓶,亦可作酒瓶,应为斟酒时的酒瓶。

任晞靖墓中的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旁出土的器物为瓷碗4、银碗1和漆盘1,都是餐饮之具,推断此瓶埋葬入土的功用可能为盛酒瓶。该墓中亦陪葬了石砚,青瓷瓶未放在砚台旁,从侧面反映出其入葬用意并非文房中的花瓶。

 

任晞靖墓平面图

定窑和景德镇窑也生产过这种盘口胆瓶。北京辽通金代石宗璧墓出土了一件定窑白瓷瓶,据《北京市通县金代墓葬发掘简报》,该瓶小唇口,长颈,鼓腹,圈足,高15.5、口径5、腹径8.5、底径5厘米,与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尺寸相若,器形相似。石宗璧墓有明确纪年,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下葬,时代上也相差不远。与这件定窑白瓷瓶同出的瓷器有鸡腿瓶,耀州窑单耳洗,定窑葵瓣刻花碗,定窑刻花盘,定窑素小杯,定窑素碗,定窑碗,定窑素小碟。石宗壁生前是金国食邑五百户的宣威将军、河东路第一将正将。这位武将死后,陪葬了高38厘米的鸡腿瓶储酒,碗杯喝酒,那么这件高15.5厘米的定窑白瓷瓶有可能是用于盛酒的酒瓶。

 

定窑白瓷瓶  北京辽通金代石宗璧墓

江西鹰潭徐汝楫墓出土了一件景德镇窑青白釉瓷瓶,小唇口,长颈,垂腹,圈足,高12.7厘米。徐汝楫墓也有准确纪年,于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入葬,未曾盗扰。与其同出的器物有:瓷盏1,瓷碟1,大小瓷碗4,青釉带盖堆塑魂瓶1,铜镜1。推断这个青白釉瓷瓶与瓷盏、瓷碟和瓷碗为配套使用的饮食器,即酒瓶、茶盏、碗碟。

 

景德镇窑青白瓷瓶  江西鹰潭徐汝楫墓出土

夫妇对坐图是金元时期壁画墓中的典型画,也称夫妇开宴图。1995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邢村元墓出土了一幅夫妇对坐图,男女墓主端坐在桌两侧的高椅上,桌上有茶酒点心,桌下有酒坛,身边有仆人伺候。桌上放置了一酒罐和长柄勺,小瓶,食盘,茶盏等。从桌面放置的食物和酒罐来看,小瓶应是斟酒的酒瓶,其中有一只小瓶器形上似盘口胆瓶。

 

夫妇对坐图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邢村元墓壁画

3、箸瓶

南宋文人笔记《梦梁录》记载了宋人四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是生活中的高雅之事。焚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驱除蚊虫,净化浊气,芬芳厅室,汉代已非常盛行,宋代更是将其发展到艺术享受的高度。宋人焚香十分讲究,程序复杂,过程舒缓,怡情养性。陆游诗云:“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读书焚香是何等的自在闲适。焚香的基本用具称为炉、瓶、盒三事。这三种器物的用途分别是香盒,贮放香饼;香炉,熏烧香饼;瓶,也称箸瓶,放置铲灰用的匙和夹香饼的箸(亦称筷子)。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在南宋时也可用作箸瓶。

2012年,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南宋杨价夫妇墓出土了金匙箸瓶和银匙箸瓶,出土时有配套的金香箸、香匙和银香箸、香匙。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与杨价夫妇墓出土的箸瓶器形相似,年代相当,可知其也可作宋人烧香所需的箸瓶。

 

金箸瓶  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葬杨价墓出土

 

金箸瓶  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葬杨价夫人墓出土

2007年出土的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檀溪墓地中,有一南宋时期的墓葬,编号为196号墓,墓室东壁下层有一幅庖厨与进奉图壁画,画中侍仆十人。其中,有一人捧盘,盘内置香炉;有一人端盘,盘内有一瓶,瓶中插着匙和香箸。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与壁画上的香瓶十分相似,故可进一步证实其可作箸瓶。

 

侍女持香炉 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檀溪墓地196号墓壁画

 

侍女端箸瓶  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檀溪墓地196号墓壁画

 

侍女端箸瓶(摹本)  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檀溪墓地196号墓壁画

(陈锐/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