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临刑口占》:袁崇焕的最后心声

 飞天卡夫卡 2019-05-18

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从文学角度而言,这首小诗无论对仗韵律,还是遣词用典,在中国文学史中都不算上乘之作。但是,这首凄凉悲切、大义凛然的小诗《临幸口占》,却连同它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一起,被后人铭记!

实话实说,对于我这个历史教师而言,袁崇焕始终是我的一个心理“禁区”。因为多少年来我都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当年那位统帅千军万马力挽狂澜,击伤努尔哈赤打得皇太极一筹莫展的儒将,竟然最后落得个身受凌迟酷刑身败名裂的结局!

纵观袁崇焕的一生,可以被分隔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像许许多多的勤奋少年一样,日夜苦读,发愤图强,期望用一朝高中进士。他循规蹈矩,兢兢业业,盼望着通过努力工作克己复礼营造形象品牌,成为朝廷栋梁;第二个阶段,在辽东防务体系频临崩溃兵败如山倒之际,这位文弱书生挺身而出,在小小的宁远城组织军队舍生忘死,遏制后金骑兵的凌厉攻势。从此,他临危受命,成为威震辽东震撼敌军的大明蓟辽督师;第三个阶段,他以里通后金的汉奸罪名被夺职关押,最终被处以凌迟酷刑。

从无名小卒,到国家栋梁,再到身败名裂,如此“过山车”式的命运轨迹,让身处和平文明时代的我无法理解,更无法面对。

每当读到这首《临刑口占》,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幅悲怆的画面。

在盔明甲亮的御林军的怒目而视下,在不明真相的人山人海的谩骂中,昔日的袁督师一身鲜红的囚衣,神色黯淡地走向刑场。当年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与年轻的皇帝高台独对时的慷慨陈词,当年指挥关宁铁骑纵横辽东战场的壮志豪情,当年手持尚方宝剑威震敌酋的踌躇满志,如今荡然无存!只有沉重的镣铐锒铛作响,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看天空阴霾,他仿佛看到失去主帅的辽东陷于飘摇之中,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线功亏一篑;听羞辱嘲弄,他只能无奈地闭上眼睛,忘却生前身后事,获得内心一丝安宁。但是,他做不到!他对着监刑的官员略一施礼,随即口占一首小诗,将心中的绝望、委屈、愤懑乃至对于朝廷的祝愿,一一倾诉出来:

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最终还是化为了泡影,几十年来辛辛苦苦挣得的一切功名利禄恍然都像在梦中一般。希望英明的皇上不要担心,即使微臣死后辽东也不会缺乏良将,因为我的赤胆忠魂依旧还会尽忠职守地保卫着辽东!

我想,当听到这首小诗的时候,或许行刑的刽子手也会五味杂陈,或许监刑的官员也会深深动容,即使围观的百姓也会停止谩骂,因为这是一位忠臣义士的光明磊落!

可惜,历史不会囿于个人的想象,只会顺着无情的轨迹一路向前。任你是奸雄还是忠臣,都不得不在冷酷的时间面前低头。

诗如其人,彰显其魂,天日昭昭,忠良可鉴。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看待历史的多维度,籍此《临刑口占》,我再一次细细品读史书,方才领悟到袁崇焕的悲剧之所以悲剧,不在于里通后金,更不在于那个拙劣的反间计,而在于书生意气不自知,在于忤逆圣意。

遥想十多年前,默默无闻的五品兵部佥事袁崇焕,怀着一腔慷慨赴死的悲壮之志,迎着仓皇的败兵逆向前行,在破败不堪的宁远城整理部队时,他正是在履行“精忠报国”的意气与强敌对抗。当他指挥士卒面对铺天盖地的八旗劲旅冷静发炮时,当他以万余败军誓死抵抗十几倍的敌人时,他一定也已经做好了名垂青史的思想准备。

当他倍受青睐,与年轻的崇祯皇帝“高台独对”时,一定是壮志满怀慷慨激昂。他在君前立下“五年可平辽东”的宏图大愿时,想必一心为了宽慰忧虑的皇帝,却忘了“君前无戏言”的法则。

当他为了履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决心扫平一切障碍巩固前线权威之际,他的书生意气发挥到了极点!为了这个权威,他不请示就擅自杀掉了罪不容诛的皮岛总兵毛文龙,虽然逼得崇祯皇帝不得不默认这个事实,却也开启了被皇帝怀疑招致不幸的大门。同样,当他为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擅自与后金阵营议和时,他就已经在死亡道路上渐行渐远!

殊不知,书生意气往往容易把复杂的局面看得过于直白,往往看淡敌我双方乃至君臣之间的算计利害!他太过富于理想,错把狡猾的敌手当作纸上谈兵的对象。面对生存危机的后金政权,怎会为了一纸盟约就甘于不再掳掠?他太过富于浪漫,错把多疑的皇帝当成坚实的后盾。这是老朱家的天下,什么时候容许一个前线将领自作主张?


所以,当皇太极挥兵绕过他的防线,迂回千里奔袭古北口威胁京师时,一丝不详的阴云一定袭上了他的心头。一切都晚了,一切都完了。虽然他是为了大局出发,但他的自作主张秘密协议却全都宣告破产!

别相信所谓皇太极那个“蒋干盗书”般拙劣的反间计,别相信所谓民间谣言大臣进谗,这些都只是牵强附会的引子,最终要置袁崇焕于死地的,恰恰就是多疑的崇祯皇帝本人!这就如同秦桧是在为宋高宗背黑锅一样,如果皇帝不动了杀心,谁又能给这样一位督师忠臣一个凌迟处死的羞辱呢?

至此,我方才明白了《临刑口占》的最终含义。从被夺权下狱到押赴刑场,经过了半年多牢狱生活后,袁崇焕最终接受了自己的悲剧结局。他的死,是因为忤逆了圣意,而皇帝的怒火,则来自与他的自作主张!

因此,这首《临刑口占》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半表达自己的悲切和绝望,后一半,则是对那位年轻皇帝的表白。您对我的怀疑真是不必要啊,要知道我是一片忠心,即使死去也要为朱家天下尽忠的呀!

《临刑口占》,是督师袁崇焕的临终遗言,其实也是最后一次对皇帝表达肺腑忠言的告白。忠心如此,令人不胜唏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