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01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出自《论衡·卷十三·别通篇》。人不博览群书,不了解古今情况,不能识别世间事物,不知道是与非,就像瞎子,聋子和鼻子长痈的人一样啊。 02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出自《论衡·卷十三·别通篇》。品德不优秀的人,不会胸怀远大理想;才能不大的人,不会具有渊博的见识。 03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出自《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用两把刀子割东西,就知道哪一把锋利,哪一把不锋利;两种不同的观点经过交锋,是非曲直自然显现。 04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出自《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不用学习天生就知道,不用求教于人什么都明白,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从未有过啊。 05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出自《论衡·卷十三·超奇篇》。外表与内里应相符相称,即表里如一,名实相符。 ![]() 06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出自《论衡·卷二十·佚文篇》。文人的笔,是用来劝人为善,惩戒恶行的。 07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出自《论衡·卷十三·超奇篇》。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情,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 08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出自《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如果耻于向人求教,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 09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出自《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人有优点,也必有缺点;人的技能有巧的一面,也必然有笨拙的一面。 10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出自《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好品德越多的人文章越有文采,好品德越显著的人越明智。 |
|
来自: 茶香飘万里 > 《智慧(国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