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马鹿塘:山花烂漫好时节

  2019-05-19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5日 16:21:11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马鹿塘出名了!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很多游客冲着马鹿塘杜鹃花海的名气,纷纷到马鹿塘乡旅游赏花。

马鹿塘杜鹃花海。茶志福 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马鹿塘乡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乡之一,也是昆明市所有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中海拔最高的乡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杜鹃花盛开之前,当地群众就准备好了自家的火腿、蜂蜜、苦荞面等土特产,只待游客进来借机销售。景区3号入口附近的上伙房农家乐,小长假期间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又增加了许多。据当地统计,2017-2018年,景区门票及停车费收入合计130万余元,辐射带动周边三个村委会17个村小组1130户3988人增收。

  “4000多亩杜鹃花海年年如期绽放,为什么直到近两三年才一下子蹿红,并慕名而来那么多游客?”马鹿塘乡党委书记李本雄心中常常有这样的疑问。

  答案可能是多样的,但有一点非常明确——

  没有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杜鹃花海景区根本建不起来,进村公路、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也不可能建得这么好,外面的游客就算想来,一条路就能把他们挡在山外。

  作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乡,马鹿塘乡全乡10个村委会有贫困村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50户5013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可以说,摆脱贫困,一直是马鹿塘人祖祖辈辈的心愿。

  有梦想更得有行动!对马鹿塘人而言,决战贫困,他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撑,那就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马鹿塘精神”。

  阿角岔——金沙江畔的一个小村,隶属马鹿塘乡撒马基村委会,与四川省会东县仅一江之隔,是“马鹿塘精神”的诞生地。

  20世纪80年代,阿角岔村一半人住土房,一半人住茅草房,三分之一的人吃米饭,三分之二的人吃玉米饭,有的甚至连玉米饭都吃不饱。

引水渠。茶志福 摄

  究其原因,阿角岔几乎“十年九旱”,缺水是最大的问题。据当地村民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1962年、1979年,村里多次组织大规模行动,想把阿角岔上方4公里外的双龙潭水引过来,但因为中间隔着一座山体近乎笔直、常年垮塌的垮山,均以失败而告终。

  1985年5月,在邹鲁华等人的带头下,阿角岔村民在一份“生死状”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再一次向垮山宣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生死状”的核心要义有四条:一是发生安全事故自己负;二是投资人口自愿报;三是有了受益平均分;四是工程失败自己忍。全村19户人家有15户75人参与缔约,每人出资10元,共计750元。

  “当时工具有限,基本上是用手刨、靠锄挖,用木推车运沙土。”已年过六旬的邹鲁华老人说,挖隧洞是整个工程中最难的,大家在1.5米高的洞里用煤油灯照明,弯着腰作业,干一天活出来感觉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煤油味,脸、耳朵、脖子、鼻孔全是黑的,连咳出来的口痰也是黑黑的。后来考虑到健康问题,不得不改用猪油照明,在那个年代,有的人家甚至连猪油也不够吃,但不管多难,还是每人凑出了一公斤猪油支持工程推进,为此有的妇女还把头发剪卖了。

  工程艰难推进,邹鲁华被沙石泥块砸倒过,村民袁朝周跌下山崖摔断了两根肋骨……

  面对重重困难,阿角岔村民不放弃、不退缩,终于在1986年打通了一段175米长的引水隧洞,并修通了从洞口直通村里的水沟,全长3.5公里。

  从此,阿角岔不再缺水。黄果、芒果、芭蕉等迅速发展起来,烤烟、小火葱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村民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村民日子一天好过一天。茶志福 摄

  也是在1986年,禄劝县成为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而发源于阿角岔的“马鹿塘精神”,犹如一道精神之光,照亮了全乡乃至全县30多年的扶贫开发之路。

  2016年,禄劝县全面打响脱贫摘帽攻坚战,马鹿塘乡亦举全乡之力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脱贫攻坚下来,我们的‘马鹿塘精神’已经升华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业。”李本雄说,在“五个特别”的激励下,马鹿塘乡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马鹿塘乡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素有“高山顶上丁字凹”之称,但马鹿塘人民硬是在崇山峻岭间凿刻出一条条蜿蜒回转的盘山道。三年来,全乡实施硬化通村道路40条112公里,通村道路开挖及改扩建14条56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6.33万平方米。这些堪称“神来之笔”的道路,打通了贫困群众通往山外的致富路。

  金沙水拍云崖暖,铁臂银锄换新天。2016年以来,马鹿塘乡修建水窖90个、水池25个、坝塘4座、提水工程1件、沟渠3100米,铺设饮水管道23000米,自来水入户率100%;实施宜居房建设979户,农村危房改造2812户,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种植重楼352亩、烤烟2280亩、波菱瓜1327亩、花椒475亩、中草药608亩,产业增收取得实效……2018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64元,全乡已脱贫1514户4912人。经昆明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马鹿塘乡拟于2018年退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乡(镇)。

  山花烂漫好时节。4月30日,云南省33个县(市、区)宣布脱贫摘帽,禄劝县榜上有名。

  “脱贫摘帽只是第一步。”李本雄激动地说,接下来,马鹿塘乡将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进一步打响杜鹃花海名片,让杜鹃花更红,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全力推进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提升,鼓励人民群众发扬新时代的“马鹿塘精神”,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用艰苦奋斗创造新的幸福生活。

  云南网记者 茶志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