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处理京剧演唱中的声腔与感情

 徐来哥哥 2019-05-19

      声音是外形,感情是灵魂。唱戏是唱情,做戏靠传神。以声传情,以声夺人。既要字正腔圆,更要唱动人心。小声多哼细啄情,大声多唱情带声。音响容易悦耳难,悦耳容易动人难。讲书要讲究书文,唱戏要讲究感情。明曲情,达其意,明戏理,知戏情。“曲情”是指曲之感情。唱戏不知意,等于和烂泥;唱戏不知意,等于啃树皮。唱戏就是唱人,唱曲宜有曲情。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意思是指深知曲情的演唱者,才能唱得感人肺腑。审戏情,明人情,闻其声,知其人。根据剧中人的思想情感,合情合理安排唱腔。不能傻唱,唱中有做;以做带唱,连唱带做。唱中有情,情在声中。以情伴声,以声绘情,形神兼备,声情并茂。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共鸣。演者不动情,观者不同情。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入心。演员不动神,观众便走神。要有饱满的精气神,以演员的神去调动观众的神,把观众的“神”带进戏里。如果演员的精神游离于戏外(即“散神”),那么,观众也会“走神”。动人的声韵,醉人的声音。台上唱一句,台下满堂彩。有嗓子不如会唱。能唱,会唱,唱声,唱人。戏好表情欠,收获只一半,唱做讲默兼,才算好演员。 曲终意未尽,情深韵无穷。演者贵传言外意,观者方能得余音。

 一片真情弦上流,恰似大海浪花飞。唱到曲中声咽处,寒猿野鸟一齐啼,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一声唱到触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上两则戏谚形容演唱得法的演员,在演出时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会唱能把人唱醉,傻唱能把人唱睡。好戏能把人唱醉,坏戏能把人唱睡。田靠人种,戏靠人唱。戏是一样的戏,各自口里见高低。

人保戏,戏保人。“人保戏”,是指这出戏“戏”少,主要看演员表演;“戏保人”是指这出戏有“戏”,演员好演。要人拿住戏,别让戏拿住人。演员要有驾驭戏的本领,要能掌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莫把活戏唱死,要把死戏唱活。戏是死的,人是活的。文戏要武唱。戏曲表演技艺性很强,但演员表演要服从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而不应让角色服从于演员。卖弄演员个人的艺术专长和技巧,那就本末倒置了。不能千人一面,千歌一曲,力求一人千面,一曲多变。艺术表演贵在独创,如果一味追求老腔老调,唱腔没有个性,千人一腔,万人同曲,是塑造不出任何动人的音乐形象来的。

   一曲多用,千变万化,同板异调,同腔异趣。“一曲多用”乃是戏曲声腔艺术区别于“专曲专用”的歌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戏曲演员要善于从塑造不同的角色、表达不同的感情出发,创造出“同板异调,同腔异趣”的声腔艺术来。寓情于戏,寓理于情。情是理的表现,理是情的基础。吃的菜和米,演的情和理。人有人情,戏有戏情。言无理不服人,戏无情不感人。

   气势磅礴,叱咤风云。声震屋宇,大气磅礴,古朴平直,见棱见角。这是对京剧铜锤、汉剧二净(唱功花脸)等行当唱腔艺术的形容和要求。钉鞋凭掌子,唱戏凭嗓子。卖面的凭汤,唱戏的凭嗓。拉弓靠膀子,唱戏靠嗓子。 一好遮百丑,一俊遮百丑,一响遮百丑。“好、俊、响”,均指嗓音响亮而言的。虽然动作和表演上有些欠缺,可以遮盖过去,可以藏拙露巧,抑短扬长而赢得观众的赞赏。
   三分做功,七分唱功。许多侧重于“唱”功的戏,因为它自始至终是重唱的,所以十分强调唱腔的重要地位。
   饱打饿唱。这则戏谚告诉演员:在演出之前决不能饮食过饱。否则,演唱时会发声呼吸、运气和发声方面的困难。当然,武戏演员,不在此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