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尔雅释水》中记载着我国当时四条入海的河流,分别是河、淮、济、江。也就是四渎,唐朝时期称淮河为东渎,长江为南渎,黄河为西渎,而济水为北渎。 现如今黄河、长江和淮河依然存在,唯独济水消失不见,济水的三隐三现,更为济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禹贡》中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王屋山。经河南山东独流入海,济水的时隐时现,宋人郑樵解释道“能穴地伏流,隐见无常,乃其本性,非真涸竭也。济水既伏流地中,则发地皆泉,不特历下一处为然。是故一见为济源,再见为荥水,三见为山东诸泉水,而溢为大小清河,其实皆济水”。 现在的济源,济南,济宁,济阳皆因济水而得名。据《战国策》中记载的清济浊河,济水越黄河而不浑,至清远浊,一股清流,济水虽微却独流入海,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黄河改道,黄河由济水入海,济水也随之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现如今黄河下游就是当年济水古道。 |
|